MM多媒體專題(2015-05)

金錢不掛帥

2015 年 05 月 06 日

西港島線通車,為西環居民帶來不少方便, 亦同時破壞了寧靜社區的舊日情懷。
馮煥錦和鄧國棠,是一家跌打舖的租客和業主。馮醫師在西環服務市民近四十年,與街坊感情深厚。在西環長大的鄧業主不但多年沒有加租,反而在沙士疫症爆發時減租,讓馮醫師渡過難關。
在金錢掛帥的現今社會,到底還有多少人像他們一樣,願意守護這份隨時消逝的人情味? …繼續閱讀

MM多媒體專題(2015-05)

腳踏實「地」

2015 年 05 月 06 日

路在何方﹖在現今的香港,如果不做醫生律師,不碰金融財經,我們所能得到的又有幾多﹖年輕人在人來人往的街上擺地攤,又自發舉辦墟市,究竟他們選擇的是否一條新出路﹖ …繼續閱讀

MM多媒體專題(2015-05)

女工背後

2015 年 05 月 06 日

惠儀是中大女工合作社社員之一。她曾經做過二十六年製衣女工,經歷過老闆的剝削,幾經辛苦才爭取到賠償。為了證明「婦女」並不是柔弱的同義詞,香港婦女勞工協會(女工會)協助她和其他婦女籌辦了中大女工合作社,憑自己的雙手撐起家庭,貢獻社會。 …繼續閱讀

119期大學線

三中商冷待黃傘書 小書店突圍而出

2015 年 04 月 29 日

中資背景的三中商(三聯、中華及商務)於全港共有四十七間分店,早前被指冷待與雨傘運動和民族論有關的書籍。在香港出版書籍,一本書能賣幾千便已不錯,這些政治書打破慣例,銷量驚人,然而即使書籍受歡迎,三中商入貨量卻不合比例地少,有出版界人士直言有打壓之嫌。 …繼續閱讀

119期大學線

東江水五十年 英檔案解構香港水源

2015 年 04 月 29 日

國解密文件顯示,在一九七八年之前,香港有機會建立一個完備、甚至能自給自足的供水體系,但一九七九年港督麥理浩訪京,領導人鄧小平提出要收回香港後,香港全面停止發展自主供水,來自東江的供水量由兩三成漸漸增至今日的八成,有學者認為,香港的供水系統和政治有密切關係。 …繼續閱讀

119期大學線

年輕人在禪修中回到自己

2015 年 04 月 29 日

禪修講求參與者在靜態中調身、調息及調心 。禪修者在過程中「回到自己」,從倉促的生活,回到悠然的世界。這種莫名的安靜,對每天營役的年輕人來說,原來充滿著巨大的吸引力。 …繼續閱讀

119期大學線

運動新媒體湧現 激活本地體壇

2015 年 04 月 29 日

揭開報章的體育版,外國體育消息及博彩資訊總佔大篇幅,本地體育新聞的版面則相對次要。二零一零年,無線電視新聞部亦取消了《六點半新聞報道》中的體育環節。主流傳媒不重視,有關香港體壇動向的報道愈來愈少,一班熱愛本地體育的運動迷決意另闢新徑,以網上的形式專門報道本地體育消息,讓讀者有更多途徑接觸本地體壇新聞。
…繼續閱讀

119期大學線

兩周年回顧 血汗碼頭的轉變

2015 年 04 月 28 日

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葵涌貨櫃碼頭爆發工潮,數百名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的外判工人罷工,揭露香港貨櫃碼頭業表面風光,工人的工作環境卻非常惡劣工時長、工資低、工作環境不人道的苦況。工人抗爭四十日,引來社會極大迥響,兩年後,有工人認為雖然待遇得到改善,但憶述兩年前那次工潮,眼淚仍難禁奪眶而出,亦有工人希望爭取集體談判權,奪回打工仔的尊嚴。 …繼續閱讀

119期大學線

筆錄一生 長者故事上書架

2015 年 04 月 28 日

一本傳記載着一生的故事,匯合了高低起伏、悲喜交集的瞬間。在常人眼裡,彷彿只有大人物才能出傳記,登上書架,讓後人細閱。但擁有精彩人生的,又豈只是大人物?
有人說,老人家就是一本活活的書,一生經歷太多,應該好好記下。有人為年老的母親自資出書,除了作為紀念,也解開了親人之間的心結;也有社福機構讓年輕義工記錄老人的「威水史」,讓尋常百姓留下動人心弦的故事。
…繼續閱讀

119期大學線

以舊混新.潮茶室

2015 年 04 月 28 日

說起喝茶,不少人就想起老一輩上茶樓「一盅兩件」,彷彿喝茶這嗜好有著一股「老套」的氣味,與年輕人沾不上邊;然而坊間有摩登茶室冒起,為傳統中國茶加入新元素,希望將茶帶入年輕人的潮流。有茶室推出中國茶味雪糕、製作中西混合茶飲,亦有的以沖咖啡方式泡茶,用新潮包裝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一嚐「嘆茶癮」,品茶不再只是老一輩的玩意。 …繼續閱讀

1 5 6 7 8 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