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兩國自日佔時期積怨,二戰時徵用勞工和慰安婦等歷史問題,成為兩國間百年以來未能磨滅的傷痕。2019年7月,兩國的戰場由軍事轉至經濟,日本的武器由子彈變為限制電子原料出口,以打擊南韓創科經濟。
歷史裡兩國曾結下新仇舊恨,最近,貿易戰將瘡疤再度揭開,引發南韓人以全面罷買日貨反抗,連卡通人物Hello Kitty亦被封殺。
罷買戰線的主戰場之一,是南韓人幾乎視為日用品的啤酒。南韓作為日本啤酒最大出口國,在7月發起抵制行動,令日本啤酒一度絕跡南韓進口市場。
日韓在進出口貿易上互相依賴,一系列經濟戰爭的影響浮現後,南韓人以罷買抗日,還能堅持下去嗎?
記者│姚穎彤 徐樂彤 孫澤芳 吳穎 編輯│許京妮 攝影│孫澤芳 徐樂彤 姚穎彤
二戰期間,日本曾強制徵用大量南韓勞工及慰安婦,不少南韓民眾認為日方至今仍未完全承擔法律和歷史責任。雖然雙方歷任政府曾就相關歷史問題簽署協議,表達共識;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亦曾以個人名義就慰安婦問題道歉,但有徵用工的賠償至今未獲妥善處理,安倍的道歉亦被認為「個人立場」過於濃厚,未有在國家層次上承認慰安婦問題及為其負責。
直至近日,這份「舊恨」引發了「新仇」。2017年,南韓總統文在寅以存在「巨大瑕疵」為由,否認朴槿惠政府在2015年與日本政府簽署的《日韓慰安婦協議》;而在2018年年底,南韓最高法院亦裁定日本鋼鐵公司「新日鐵住金」需向二戰期間強制勞役的徵用工作出賠償,後來該公司在南韓的資產亦被扣押及凍結。
南韓政府的種種舉動引起日本政府強烈不滿,日方認為南韓政府破壞了歷史協議,並於2019年7月初限制對南韓出口電子原料,同年8月將南韓從貿易「白名單」中移除,即南韓無法再享受與日本貿易上的便利,促使南韓民眾自7月起自發罷買日貨反擊。
了解歷史後拒絕「付錢給日本」 大學生由高中起自發罷買
23歲的金素妍(音譯),在大學主修國際學。從學校了解日本殖民韓國的歷史後,她有感「付錢給日本是錯的」,故自高中起已自發抵制日貨,包括三菱和由日籍韓國人創辦的樂天集團。兩個集團均出產不少日用品,三菱生產汽車、文具和電器,而樂天作為南韓第五大集團,其產業亦遍佈各個生活領域:連鎖超市、百貨公司、快餐店、藥妝店,就連便利店7-11均由樂天集團代理。其中集團旗下的連鎖超市更擁有近一半南韓市場佔有率,金素妍形容,要在日常生活中完全避開樂天集團很難,自己可能也曾無意中買了該集團的產品,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最難取代的日貨還是日本化妝品。對她而言,則是一支日本品牌的睫毛液:
「如果不用(該品牌的)日本睫毛液,(睫毛液溶掉後)會像有「黑眼圈」一樣。」
即使罷買或會為生活帶來不便,但金素妍認為「習慣就好」,如今罷買從個人選擇擴展成全國運動,她更將行動升級,決定自此不再到日本旅行,並罷買日本時裝品牌優衣庫 (UNIQLO)。南韓年輕人本來流行到日本的小城市旅遊,但根據日本國家旅遊局數據,8月南韓訪日旅客人次比7月及去年同期下跌近一半;而南韓人罷買日本品牌,亦令優衣庫的7月總銷售額在一個月內下降四成,首爾一間五層高的分店亦告倒閉。
南韓人並不是第一次罷買日貨,但這次行動持續將近半年,金素妍認為行動得以長久,其中一個原因是大部分人對於這次運動的訴求有共識;而罷買運動亦提供了很好的契機,讓南韓人意識到自己國家的經濟多依賴日本。
「若你在弘大走一圈,你會發現日式餐廳比韓式餐廳更多。」
半年罷買漸見成效,日本經濟受到打擊,但對南韓本地經濟的影響亦漸漸浮現,有人開始質疑罷買運動應否繼續進行。受反日情緒影響,不少日式餐廳被南韓民眾杯葛,但部分日式餐廳由本地人開設,若盲目罷食或會誤傷同路人。金素妍解釋,參與抵制的群眾在意的不是老闆的國籍,而是該餐廳是否沿用日本食材,光顧餐廳會否為日本帶來盈利。
「有趣的是,民眾不會為罷食作解釋,反而很多日式餐廳都會主動地在門外貼上告示,澄清他們只會採用本地食材,強調日本不會從中獲利。」
事實上,南韓國內不乏日韓合作的品牌和產品。為了解產品製造地、利潤去向及公司背景,有南韓人設立網上平台「NONOJAPAN」,為大眾提供罷買清單,清楚列出「傳統日資」、「日韓合作」或與日本有關的國際品牌和產品,讓消費者自行取捨。
不過,金素妍形容,身邊有部份同學會「嫌要釐清產品的來源地麻煩」,只因朋輩壓力才罷買,
「當他們走進UNIQLO的時候店內空無一人,感覺上(走進去)很怪,像做了一件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