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垃圾誰人帶走?

123park_01編輯│韋珍明 記者│江晉瑩 蘇淑樺 攝影│韋珍明 莊曉彤

香港目前共有24個郊野公園。這些綠地與海灣,為奔走於鋼筋水泥森林的都市人提供休閒好去處。隨著郊野公園的遊人越來越多,垃圾問題亦逐漸顯著。前往郊野公園行山、燒烤的遊人,隨手丟棄垃圾,留下滿目瘡痍的山水。

漁農自然護理署最新數據顯示,郊野公園平均每年有1,200萬名遊客到訪,但同時製造大量垃圾,2014-15年度收集到的垃圾更達3,800噸,數量比十年前多出近兩成。

民間團體自發清垃圾

「泛非龍」與沙田呂明才中學同學到城門水塘撿垃圾 (莊曉彤攝)
「泛非龍」與沙田呂明才中學同學到城門水塘撿垃圾 (莊曉彤攝)

景色宜人,交通便利,遠足路線繁多且路程輕鬆,城門水塘是香港人熱愛的郊遊地點。就近民居的城門水塘深受人們喜愛,但同時亦飽受垃圾折磨。

民間團體「泛非龍」於一月三十日帶領沙田呂明才中學的13名同學與老師,連同一班義工,40多人一起前往城門水塘,清理位於水塘上游的大城石澗平台。大城石澗風景優美,很多大石頭可供遊人落腳休息野餐,卻有不少人拋下食物、飲品殘餘在石澗間,順溪流漂到下游污染水塘。

「泛非龍」是業餘龍舟隊,身為環保人士的龍舟教練胡梓康在2012年本想組織隊員一日之內清理整條麥理浩徑,但因垃圾數量遠超預期,由第一次清理開始便一發不可收。多年來,「泛非龍」每逢秋冬龍舟隊不用訓練之時,便會前往城門水塘清理垃圾,迄今共組織28次活動。

「泛非龍」曾在城門水塘撿到過多種多樣的垃圾 (受訪者提供)
「泛非龍」曾在城門水塘撿到過多種多樣的垃圾 (受訪者提供)

城門水塘垃圾問題嚴重,主要分佈在燒烤場地,車輛進出的道路口、釣魚場地以及郊遊徑沿途休息平台位等位置。據胡梓康描述,垃圾中數量最多是行山人士留下的膠袋,其次是膠樽,然後是鋁罐,大部分都是飲食器具。除此之外,亦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漁餌袋、廢棄漁具、非法捕魚的漁網、漁籠陷阱、建築廢料,衫褲鞋襪,汽車配件,汽車輪圈……應有盡有。更甚者,有人駕車到水塘,趁風涼水冷換配件與機油,然後將汽車廢棄物直接棄置於郊遊徑。

管理郊野公園的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一般有清理垃圾專員,農林督察温婉媚表示:「普通行山徑,需要兩至三人,一周清理一次,便可清理乾淨。」不過她說,位於斜坡、水塘或偏遠的行山路徑,漁護署認為難度太大,清理風險高,因此不少如城門水塘大城石澗的「垃圾黑點」無人清理,導致這些地方的垃圾問題愈來愈嚴重。除此之外,由於地區管理責任的劃分存在問題,部分郊野區域歸為哪一政府部門負責並不明確。例如東龍島一處堆滿垃圾的海灣,被劃分在郊野公園範圍外,不知該屬漁護署、食物環境衛生署還是海事處管轄。

獨立環境政策評論員朱漢強認為,「泛非龍」這樣的民間組織自發行動十分重要:「民間組織做一些公民自發的行動,是做一些政府不想做、不懂做、不願意去做的事。當我們去做,就更加有聲音,可以跟政府說:我們公民團體、個人都願意去做,政府更加沒有一個開脫的理由,去逃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