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演員入不敷支 購買道具投資未來
粵劇新秀克服了生理、心理關口後,還要面對更現實的問題──資金。粵劇演員身上的華麗珠寶、鑲上金絲銀線的戲服、貼在額頭與兩鬢的「片子」(即頭髮),均屬「私伙」, 演員需要自費購買。作為年輕演員,每個演出機會都得來不易。但最低級的「下欄」演員,每場片酬只有四百多元,加上粵劇演員沒有底薪,賺到多少金錢完全取決於演出的場次數量及角色戲份的輕重。
梁非同和吳敏婷都認為,粵劇戲服開支大,而她們現階段的收入仍不穩定,故入行做全職演員的最大憂慮正是生計問題。雖然下欄演員能享用「公家衣箱」,不用自資戲服,但當慢慢「上位」,從「三花」(第三女主角)開始,添置衣服的開支就要由自己承擔。梁非同指一名普通姑娘的戲服動輒已要用上二、三千元;而步近正印花旦,用在衣服上的開支更龐大。一件「皇后」的衣服,價錢可高達二萬元。除戲服外,飾物的花費也不少。以片子為例,因以真髮製造,一套七塊的片子價值約一千元。為了保養和清潔片子,又須購買刨花(天然潤髮劑),刨花用盡了又要重新購買,零零星星的配件全都是消耗品。梁非同估計自己學粵劇至今七年,戲服和配件的花費或接近20萬元。不過,她強調戲服能重覆穿著、配件也十分耐用,故她會視現在的開支為一門「投資」。
初出茅廬,做戲實在沒法做到收支平衡。梁非同笑言,很多時都是「幾千元的人工,置幾萬元的用具」,演出薪金連一成的開支也彌補不了。故此,戲行中也有演員需要另做一份兼職彌補做戲的開支。吳敏婷亦認同在粵劇行業剛起步,肯定是入不敷支,暫時只能當是賺取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