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期大學線

四個轆 闖入山林之間

2018 年 04 月 25 日

「坐電動輪椅可否由榕樹灣前往索罟灣?」 數年前,行山資訊網站網主羅榮輝,收到這樣的一封查詢電郵。自問行山經驗豐富的他,平日能輕易回答讀者如何前往「山旮旯」的地方,卻對此問題無從入手。 行山是不少香港人 …繼續閱讀

136期大學線

廣州人復興粵語

2018 年 04 月 25 日

「普教中」在本港爭議不斷,早前網上更流傳有幼稚園限制學生講廣東話,違者會被告發,惹來網民熱議。近年本港掀起捍衛廣東話熱潮,以免步廣州的後塵。在「推普」之下,廣州學校以普通話授課,加上愈來愈多外省人流入 …繼續閱讀

136期大學線

潮玩傳統手藝 80後開闢新市場

2018 年 04 月 25 日

傳統,好像必然與「過時」、「古舊」畫上等號;傳承,或因年輕一代不願意入行學藝,結果一年比一年難。 兩個80後設計師各自運用創意,為喜愛的傳統手藝加入新元素。一位平面設計師,不甘紙紮燈籠在中秋節逐漸消失 …繼續閱讀

MM多媒體專題(2018-05)

荒島邨

2018 年 04 月 24 日

偌大的公園、處處翠綠的庭園,環境優美的新型公屋大概是很多香港人的夢想。 但鳥語花香的背後,街市、交通、學校、社區支援,這些影響著居民衣食住行的建設卻通通欠奉。 政府讓你「有瓦遮頭」,居民是否必須知足? …繼續閱讀

136期大學線

捱出一片天 年輕演員的粵劇夢

2018 年 04 月 24 日

「落花滿天蔽月光……」粵劇予人的印象,除了鑼鼓喧天、濃妝豔抹外,也似是老一輩的玩意,演員中年以上,觀眾大都白髮蒼蒼。但原來這種「過時玩意」,亦不乏新血。即使訓練過程刻苦,仍有不少有心的年輕人願意入行。 …繼續閱讀

開版相
136期大學線

智慧城市的智慧在哪裡?

2018 年 04 月 24 日

港府時常將創新科技掛在口邊,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更撥款予創新科技發展高達500億,其中一項即為「智慧城市」。過去兩年,發展局轄下的起動九龍東辦事處以九龍東為試點,推出「智慧城市@九龍東」計劃,運用資訊科技 …繼續閱讀

136期大學線

【新秀新論】政治以外的無力感

2018 年 04 月 20 日

今期《大學線》中的兩篇文章,分別講述大學生求職,以至投身社會後面對的住屋問題,反映不少年輕人正面臨的種種困境。撇開政治,其實對擺在眼前黯淡的前路更感無力。 撰文|曾詠珊 攝影|曾詠珊 四年過去,轉眼間 …繼續閱讀

136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同一個時空下的外星人

2018 年 04 月 20 日

記者|朱令筠 受訪者得知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點只有14,000元時,露出的驚訝表情仍然歷歷在目,他難以置信地問了一句:「你們真的想做記者?」 通常被問到這一題,我都會回答一個標準答案:「我不想只掌握一 …繼續閱讀

136期大學線

【採訪手記】說書人

2018 年 04 月 20 日

記者|林安兒 對記者而言,每一篇報道都是我們的孩子。 孩子得來不易,生產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我的心為確認題目而定下來,卻又為採訪工作而懸起。只有一星期的時間著實讓我焦慮,這七天讓我嘗了很多事情。我試過一 …繼續閱讀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