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從居英權到5+1簽證
記者|鄺浩然 負責「當年今日」一欄,原先只是想趁移民潮回看居英權計劃,訪問計劃的受益者,講述它們的個人經歷。後來見社會上忽然掀起「禁止雙重國籍」的討論,才決定以較宏觀的角度重溫居英權計劃的發展脈絡、中 …繼續閱讀
記者|鄺浩然 負責「當年今日」一欄,原先只是想趁移民潮回看居英權計劃,訪問計劃的受益者,講述它們的個人經歷。後來見社會上忽然掀起「禁止雙重國籍」的討論,才決定以較宏觀的角度重溫居英權計劃的發展脈絡、中 …繼續閱讀
記者|陳紀宜 要令報道變得完整,記者必須透過問問題,以明瞭受訪者的想法。然而,是次報道以在囚支援作主題,採訪時難免會觸及受訪者一些較沉重的經歷,例如釋囚、支援者的過去。猶記得與一位受訪者訪談時,我和搭 …繼續閱讀
記者|張翠珩 「現在的人都甚少把他們的情緒宣之於口」。許麗明在訪問中談及自己處理壓力的方法時,也為現時社會面對精神健康的態度慨嘆。聞言,我的心底也不禁一沉——在這個紛亂的時代下,我們大概都忘記要好好處 …繼續閱讀
記者|陳衍諾 素來深信,新聞人的悲歌,是某天成為新聞的主角,近年卻很諷刺地,他們一個個都變成主角。到底是誰人的恐懼,要急不及待將他們「一針拔起」?猶記得「有線大地震」那天,一打開手機,連續彈出多篇相關 …繼續閱讀
記者| 黎嘉琪 從歷史可見,當一個政權想要鞏固地位,控制人民思想是慣用手段。出版肩負傳播思想知識的重任,在政治敏感的時代下,難免會成為被打壓的對象。於是,抱著想了解《國安法》下香港出版界的情 …繼續閱讀
記者|趙泓達 當我以為香港媒體已染得不能再紅,新聞自由已變得不能再窄,往內地一窺,才知低處未算低。多得編輯熟知內地校園媒體,否則我打死也想不到,在新聞自由如此惡劣的國度,竟有學生記者仍然堅持報道真相。 …繼續閱讀
記者| 馮芷欣 哲學看似高深,它總會與「離地」這標籤一同出現。在我印象中,哲學人是生人勿近的,彷彿很難與他們溝通,但楊俊賢(鹽叔)給我的印象卻完全不同。名字與「嚴肅」有相同讀音,但他一點都不嚴肅,反而 …繼續閱讀
記者| 丁心怡 疫情來襲,各行各業受到沉重打擊,而航空業更進入寒冬期。對於港龍航空的員工而言,他們曾預想過凍薪或減薪,但從沒想過一夜過後,整間公司不復存在。港龍屹立香港 35 年, …繼續閱讀
記者|蔣瑩 採訪之前,腦海中不免會先想像一下受訪者的形象,他們大部分都是中學生或者剛剛中學畢業,也就像兩三年前的自己,當時的自己在做什麼呢?大概就是每天與同學打打鬧鬧,唯一煩惱就是眼前的文憑試。回想起 …繼續閱讀
記者|施嘉怡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一年,看著新聞報道上感染和死亡個案數字急速地跳動,我們心中一凜,轉眼卻將這些人忘掉。在疫情的陰霾下,人們也許早已習慣每天有人因染疫而離去。反之,對肺炎死者家屬而言, …繼續閱讀
© COPYRIGHT 2016 — 大學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