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中考試歷經幾代 愈久愈難

(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提供)

「香港政府何以要設華民政務司署?這個機關辦些什麼事情?」

「試把中國和美國的農作方式作一比較。」

「維他命有哪幾種?每種有什麼功用?各種維他命在食物中之含量如何?」

近年全港性系統評估(TSA)試題被批評太過刁鑽艱深,學校為提升排名而過度操練學生,為師生帶來壓力。唯香港小學生面對的公開試一向不易,50年代小學會考常識科試卷的難度,遠超於今天小六TSA,也比影響升中的「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難。以上三條問題,便摘自1953年常識科的試卷。

60年前,中學學位不足,要入讀學費較廉宜的官立或津貼中學,小學會考是唯一途徑。但由於學額有限,每年只有約三分之一考生能獲派位。競爭之激烈,比起今日,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記者|林安兒 趙婉晴 編輯|譚德恩 攝影|趙婉晴

學位有限 應考者少

1949 年政府設立小學會考,按成績統一派位。由於學額有限,初期只有官立小學學生能全數應考,私校學生則必須由校長推薦保送。但每所私校只能保送兩至三名學生應考,只有成績表現極為出色者才有機會。1955年小學會考考生有3,000人,但分配的學額不足1,000個。未能獲得派位或沒機會應考的學生若有意升學,只能自行報考私立中學。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limitplace.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limitplace.jpg
1959年5月27日《工商日報》報導小學會考開考,報名參加考試的學生過萬名,但津貼學位只有三千個。(蒙何鴻毅家族惠允轉載)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engexam.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engexam.jpg
1959年5月27日《工商日報》公布小學會考英文試題。(蒙何鴻毅家族惠允轉載)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result.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result.jpg
1958年7月12日《工商日報》公布小學會考放榜結果。(蒙何鴻毅家族惠允轉載)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headache.pn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headache.png
1961年5月24日《工商日報》以「如此小學會考 萬千家長為它頭痛」為大字標題,半版篇幅均批評小學會考試題過深,為學生造成極大壓力。(蒙何鴻毅家族惠允轉載)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examchange.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135_hkhistory_examchange.jpg
1961年9月6日《工商晚報》報導教育司署宣布取消小學會考,以升中試代替,只考中英數三科。(蒙何鴻毅家族惠允轉載)

最初小學會考共考四科,中文、英文、算術各考兩卷,及常識一卷。自1958年開始,常識科分拆兩卷,卷一考核範圍為小一至小四的常識課程,內容包含香港本土概況與認知;而卷二考核小五與小六的課程,範圍涵蓋港府行政,如立法、稅務結構與公共開支的運用,亦考核學生對世界的基本認知,如各國的主要山脈河流。當時有輿論批評小學會考試題偏僻艱深,其中常識科試卷最為人詬病,令學生壓力沈重。

曾鈺成於1958年應考小學會考,並考獲全港第一名。他對考試內容仍然記憶猶新,甚至記得自己答錯了一道問新界最高的山的題目。 (趙婉晴攝)

「星仰加可亞直」六個字代表當年由香港乘船往倫敦會經過的港口:星加坡、仰光、加爾各答、可倫坡、亞丁、直布羅陀。事隔60年,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仍能將小學會考常識科的溫習口訣倒背如流。為應考常識科考試,曾鈺成說他不單需要溫習課本,還要背誦老師自製的筆記:「總之老師給什麼,我們就背什麼,都是填鴨式教育。」儘管他認同背誦是有效的學習方式,他也認為常識科的考試太過著重「死記硬背」 。

曾鈺成在1958年小學會考中取得全港第一的佳績,不過在聖保羅書院就讀「第八班」(程度相當於小五)的他其實早已穩佔學位。曾鈺成小一至小四均就讀私立小學,但因學費昂貴,轉往津貼學校聖彼得小學完成五年級課程。其後,父母安排他投考同為津貼學校的聖保羅書院,並成功入讀「第八班」。不論成績好壞,所有聖保羅書院第八班的學生均能升讀該校中一,因此曾鈺成和父母並不擔心其升中前途。

儘管如此,小學會考的亮麗成績對曾鈺成仍然重要。當年教育司署為鼓勵學生升學,設立獎學金予名列前茅的學生:小學會考成績首150名學生,可免去官立或津貼中學五年制課程學費。當時政府還沒有提供「免費教育」,學費為一般家庭帶來經濟壓力,獎學金是學生努力應試的誘因。

曾鈺成的小學會考證書(受訪者提供)
曾鈺成的獎學金證書(受訪者提供)

繼續閱讀:升中試上場 換湯不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