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余駿軒 編輯│陳洛嘉
布拉格廣場上有一座屹立六百年不倒的鐘樓,六百年來每當時針繞了一圈回到原點的時候,鐘面旁邊的四個小木像都會動起來,或搖頭、或點頭。不管陰晴風雨,不管帝制共產還是民主,它們都堅守著自己的任務。
想當然,這成為旅客到布拉格的指定節目――抬著頭,以期盼的目光等待那短暫的表演。當鐘聲響起,他們或歡笑、或鼓掌,喜悅之情寫滿臉上。
旅客始終都只是布拉格的過客,不用細味這個城市美麗背後的黑暗,只顧吞嚥那片刻的快樂就好。或許是受卡夫卡的影響,又或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沉重,我印象中的布拉格總是帶著點悲傷的色彩,讓我無法完全投入於那熱烈的鼓掌聲中。這一次來到布拉格,我用走路的方式跟這個城市建立關係,嘗試確認,或是解開布拉格的悲哀。
其實這個帶給旅客無限歡樂的鐘樓,背後有一個悲哀的故事。據說國王為了不讓工匠在別的地方製作手工更精巧的鐘樓,他將這位巧手工匠帶進永恆的黑暗。變成瞎子的工匠直到人生的最後一刻都對這個鐘樓念念不忘,以希望在去世前能再次觸碰他一手建造的鐘樓為藉口,把天文鐘的零件弄亂,讓它無法正常運作,含笑而終。天文鐘停止運作一百年後,另一個曠世天才在布拉格出現,讓我們今天仍能站在鐘樓下看著小木像在樂師喇叭的伴奏下徐徐起舞。
從布拉格廣場沿著蜿蜒的石板小路一直走,就會來到布拉格另一個地標――查理斯橋。這條把舊城區與城堡一帶聯繫起來的古橋,靠近舊城區那一端的橋塔,正面仍然保留著幾個雕塑,背面卻甚麼都沒有。
「本來就是這樣嗎?」你或許會有這樣的一個疑問,其實這是戰爭的痕跡。在與瑞典的戰爭之中,瑞典軍隊雖然在頑強的抵抗下未能進入舊城區,但也讓橋塔受到很大程度的損壞,而布拉格引以為傲的藝術收藏品亦在戰爭中被全部帶回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