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0, 2020 撩是鬥非,毫不畀面──何慶基《不離地藝評》新書發佈會 《不離地藝評》收錄何慶基從1980至1990年的剪報文章。何慶基身兼藝評人、文化管理教授、策展人等多重身份,自1980年代始在不同報章撰寫藝評,以顯淺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評述作品,專門「撩是鬥非」,向來從「毫不畀面」。不論是西方最流行的藝術理論、傳統的美學觀念,或是歐美藝術圈、國際畫廊所吹捧的「頂尖作品」,他也會以批判的眼光來審視。 這次書會邀請到三位不同年代、性別和背景的藝評人,他們也將會對何慶「毫不畀面」的藝評「毫不畀面」,從他們不同年代的藝評實踐經驗,回應何慶基四十年來的所作所為。書本既自稱「不離地藝評」,就讓這三位犀利的藝評人評論何慶基的「不離地」有多「不離地」。 嘉賓:梁寶山(本書編輯)、楊慧儀、黃宇軒 主持:譚以諾 日期:10月10日(六) 時間:下午3:00-5:00 場地:Zoom (會議連結及密碼將以電郵形式發送給已登記之參加者 ) 合辦:手民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 登記:https://forms.gle/inGWz8Ae9zLdbi2v9 查詢: cuccs@cuhk.edu.hk 嘉賓簡介: 梁寶山 藝評人、文化研究博士。殖民地最後一代大學生,以記者身份見證回歸;關注藝術生態、城市空間、藝術勞動及文化政治等議題。曾為「Para / Site 藝術空間」、「獨立媒體(香港)」、「伙炭」及「文化監察」成員。著作包括:《活在平常》(2012)及《我愛Art Basel──論盡藝術與資本》(2018)等。編著包括:《楊秀卓紅色二十年》及《香港藝術家故事──1998年訪談手稿》(梁志和著)等。梁氏現為藝評組織Art Appraisal Club成員。剛獲頒發「2018 香港藝術發展獎」。 楊慧儀 香港大學文學士(翻譯)、哲學碩士(比較文學),倫敦米德塞思大學博士(跨文化戲劇);現任香港浸會大學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副教授。著作包括《煉獄中的墨舞:高行健文學作品作爲文化翻譯》(英文)、《香港的第三條道路:莫昭如的安那其民衆戲劇》(中文)等。翻譯包括《塔洛:萬瑪才旦的小説和電影》(中譯英)等;為包括以下講著擔任特約傳譯員:小説家閻連科、Ngũgĩ wa Thiong’o、Ian McEwan、Kjell Espmark,電影導演萬瑪才旦、應亮等。戲劇作品包括《黃牆紙》劇本創作及演出(英語版及廣東話版)、與「無言天地」劇團共同創作默劇版《女僕》、與新疆維吾爾樂隊JAM共同創作音樂劇場《沙月:木卡姆愛情遺歌》(英語及維吾爾語)等。獨立電影包括新疆維吾爾紀錄片《黑山:遙遠的村莊》(製片及研究),及演出雪蓮導演短片作品《珍摩露與蒸魚》。曾參與創辦藝術雜誌《打開》及《文化現場》、香港電台藝術評論節目《演藝風流》。曾任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行政總監、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藝術評論界推選)、民政局及康樂文化事務處藝術顧問。現時研究焦點為中國境内多元文化、新疆維吾爾及西藏當代藝術文化。 黃宇軒 藝術家和獨立策展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地理系博士,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關切當代城市研究、空間與地理、藝術與公共領域、文化抵抗與希望等。 譚以諾 手民出版社主編 書籍資料:https://typesetter.hk/2020/05/23/artcrit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