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中國新聞不止大公文匯、央視和有線中國組

記者|趙泓達

當我以為香港媒體已染得不能再紅,新聞自由已變得不能再窄,往內地一窺,才知低處未算低。多得編輯熟知內地校園媒體,否則我打死也想不到,在新聞自由如此惡劣的國度,竟有學生記者仍然堅持報道真相。

也許因為同為學生記者,受訪者對我們百分百信任,毫無保留地描述如何跟校方「鬥智鬥勇」,避過審查。出乎我所料,談起這些如電影情節般的經歷時,他們語氣輕鬆,有講有笑,似乎早已習慣在多條紅線之間尋找空隙。相比之下,訪問中身為香港學生記者一方的我,就像「大鄉里」,不時瞪大雙眼,心裡暗叫:「咁都得?」但現在細想,說不定這些自保招數有一天也會在香港派上用場。

儘管我們所處的新聞環境不同,聊起天來卻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受訪者如數家珍似的舉例做過的報道,如何為學生發聲,如何推動校方回應,如何啟發讀者獨立思考。言談間,即使隔著電腦熒幕,我都感受到他們對新聞理念的執著,對人文精神的關懷。這也令我相信,中國的新聞不只《大公》、《文匯》、央視,更不只有線中國組。

記得一位前輩說,記者不能過得太安逸。在最壞的時代裡,我有幸見證中國最好的記者。路縱使難行,有同行者結伴,也不算太灰心,共勉之。

完整報道:內地的校園媒體的發聲與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