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要趁早 電影系畢業生拍網絡短片突圍

一眾對電影懷抱著熱誠的年輕人,希望在青蔥歲月一嘗拍電影的滋味,是「不日上映」,還是遙遙無期?

香港共有八所大專院校開辦電影製作課程,光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現時已有700名學生。以往電影系畢業生循傳統途徑進入電影圈,從製作助理(PA)由低做起,要成為長片導演,動輒要十多年時間。

近年有電影系畢業生等不了,利用網絡平台發布自編自導的短片,以獲得公眾和行內人士關注及賞識,走上捷徑。

記者│李詠 編輯│余嘉軒 攝影│馮婥瑤 李詠 余嘉軒

不甘淪為行業齒輪 自組網絡短片製作公司

「小薯茄」(pomato)由12名浸大創意電影製作高級文憑畢業生組成,定期製作搞笑短片,吸引年輕人觀看,引起共鳴。他們於大學合作拍攝短片功課而一拍即合,後來不斷參加比賽,再繼續以獎金購置拍攝器材。2016年畢業後,他們沒有馬上投身電影界,反而一起開設facebook專頁發布影片。

「小薯茄」共有12名成員,其中陳健欣(後右二)、高江凌(前左一)以及黃家富(前右二)均全職投入,其他成員則有做兼職,但他們都希望未來可拍攝更長篇的作品,於網上發佈。
(馮婥瑤攝)

導演高江淩明言,入行從低做起的話,只可執行導演給予的任務,淪為小齒輪,不能於創作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十分磨人。他相信,年輕才是最多想法的時候,成為導演需打拼十多年,若屆時才開始創作,可能已麻木到失去天馬行空的意念。

另一個讓他們不斷拍攝短片的動力,是觀眾。在一次短片比賽的放映會上,他們看著會場內的觀眾與自己的作品同哭同笑,深深感受到創作成果被觀眾看見才是最重要的,而網絡正可讓他們直接接觸觀眾。

他們在摸索觀眾口味時,也碰過不少壁。當初認為只運用鏡頭交代一切便是電影的最高境界,所以他們拍攝的第一段短片沒有任何對白。但後來他們發現,有對白的短片觀看次數遠比沒有對白的多,因此現在幾乎每段短片也妙語連珠、對話不斷,以吸引觀眾。

《五秒定律──「不要浪費食物」》現時facebook的觀看次數已達66萬。(影片截圖)

一步步的摸索,他們始掌握影片最佳的長度和內容。專頁成立半年後,終擁有一群固定的年輕觀眾。《五秒定律──「不要浪費食物」》講述食物掉落地上不超過五秒仍可食用的傳聞,在推出後大受歡迎。專頁現已累積到57,000讚好數,不同廣告合作機會開始找上門,包括香港警務處消費者委員會等政府機構。他們租了工廠大廈單位作工作室,令「小薯茄」可更有規模地營運,希望日後拍攝更長的網劇或電影,最終進軍影院大銀幕。

繼續閱讀:靠網上熱片突圍 終可執導商業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