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的政治課──在台陸生

吳煒豪攝

記者:廖嘉慧 翁維愷

「台灣,對不起。」周子瑜事件雖事不關己,在台陸生張逸帆仍在Facebook向台灣人道歉,望展現抱歉的態度。(廖嘉慧攝)
「台灣,對不起。」周子瑜事件雖事不關己,在台陸生張逸帆仍在Facebook向台灣人道歉,望展現抱歉的態度。(廖嘉慧攝)

因揮動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遭檢舉,台籍歌手周子瑜在道歉片段中一句「我是中國人」,挑動台灣群眾對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在總統大選前最後一夜,兩地距離彷彿再擴闊十萬八千里。總統大選的周六晚上,台灣人以手中選票表達不滿,將主張「一中」政策的國民黨推下台;在緊接的周三晚上,內地網民就組隊翻牆,到蔡英文Facebook專頁上留言洗版。

不過,有一群人數年間游走兩岸,即使一年有大半時間身處台灣,他們手中並無選票,亦沒有政黨為他們爭取權益。面對兩岸輿論戰烽煙四起,身份成了最大的原罪--他們是由中國內地赴台讀書的陸生。

數十年後的解封

「台灣,對不起。」這句道歉來自台大政治研究所學生張逸帆的Facebook。張逸帆穿著時髦,留著一頭燙鬈過的曲髮,短袖上衣外襯墨綠色軍褸, 打扮、腔調與一般台灣人無異,讓人難以發現他是赴台讀書的大陸學生。對於周子瑜事件,他不解攻擊周子瑜的內地網民是何方神聖,大陸的朋友亦是在道歉事件後才知道黃安這號人物。「我不能代表中國人道歉,但這是一種態度。」

張逸帆很慶幸自己遇上一群台灣好友,甚至他們有時候都會忘了他的陸生身份,每逢短假期都以為他會回家。(廖嘉慧攝)
張逸帆很慶幸自己遇上一群台灣好友,甚至他們有時候都會忘了他的陸生身份,每逢短假期都以為他會回家。(廖嘉慧攝)

台灣在2011年向內地學生開放留學機會,來自廣東汕頭的張逸帆是全台第二屆陸生。 他形容四年前升學台灣充滿冒險的神秘色彩:「你想像一下,這兩個地方相互封鎖了幾十年,現在終於開放了,有種很冒險的感覺。我會覺得『天啊,我可以成為第一波去看這個地方的人』。」

台灣的陸生政策,絕非「開放」一詞可以形容當中波折。這項政策是在2006年由立法院立委提出,當時仍是民進黨陳水扁執政時期,教育部及民進黨均反對。直至2008年馬英九上場,國民黨政府提出開放陸生到台就學,引來在野民進黨反對,質疑會分薄本地高等教育資源。時任台灣教育部長鄭瑞城遂宣布「三限六不」原則,包括限制在台陸生的人數,嚴禁在學打工和就業等。

201601TW_China3
吳煒豪攝

「三限六不」原則引起國民黨、民進黨激烈討論,民進黨一直堅持將「三限六不」直接立法,以法例規管陸生權益,甚至提出如果陸生在台就學期間,與本地人結婚生子的話,該如何處理其身份問題,包括應否遣返或讓他入籍台灣。

時任教育部長曾一度提出,陸生如違反來台目的,就要被遣返內地,但陸委會隨後澄清,法例並未要求立即遣返,但會導致等候入籍時間延長數年,要在其完成學業後才開始計算,即可能要等待十數年後,才能入籍台灣。雖問題最後並未算入「三限六不」之列,但亦引起一時轟動。

國民黨後來妥協,將「三限六不」列為政策原則,其中「一限二不」列入法例送往立法院審批。所謂「一限二不」即是限制認可內地醫科學歷、不允許學生入讀國家安全相關科目,和不允許考取公職及技能執照。法例終於2010年三讀通過,2011年始有陸生到台留學。

繼續閱讀,請轉下頁

輿論夾縫中的陸生
「玻璃心」撞「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