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競賽 覓淘金先機

112media_6

傳統收費紙媒逐漸式微,傳媒機構要把握先機,除了革新紙媒,亦要快人一步,開拓新媒體市場。壹傳媒集團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三年的年報顯示,互聯網業務收益(包括訂閱費、廣告收益及特許使用權費)由上一個年度的四千七百多萬港元,暴漲至一億五千多萬港元,升幅超過兩倍;主要收益來源亦由以傳統印刷業務轉至互聯網。網媒收益勢如破竹,卻與印刷報章的廣告收入此消彼長,本年度《蘋果日報》的廣告收益為五億九千多萬港元,比起上一年的六億七千多萬港元,下跌了約百分之十二。在未來的競逐賽,傳媒機構能夠將新聞網上的高點擊率化為高利潤,就是贏家。

投資網媒 有利可圖?

新媒體提供的新聞資訊,不少皆是聲、色、畫俱全,製作成本不菲。以蘋果動新聞為例,近月增加的僅僅三條「動醒神」新聞短片,其一個月支出已達數十萬港元,可見發展網媒亦需要不少投資。到底,斥資發展新媒體是否值得?傳媒機構以甚麼策略發展網媒方有利可圖?

目前,大部分新聞網站或手機程式都為免費,用戶不用花費分毫就能飽閱資訊,廣告自然是這些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雖然網上廣告的賣價不及印刷廣告,但收費以點擊次數計算,只要網站的點擊率高亦可賺錢。

以《蘋果日報》為例,網站及手機程式每日的點擊率可達一千萬以上。張劍虹稱,多媒體新聞的廣告收入可彌補紙媒的收入跌幅。而且與傳統報章廣告相比,網上廣告的優勢是可以針對特定客戶賣廣告。應用程式會記錄用戶的喜好,再配對相應的廣告,這樣廣告商便容易接觸目標客戶。作為未來網上廣告的趨勢,張劍虹指,他們現正以這種廣告模式發展業務。

話雖如此,香港網絡媒體的盈利能力始終未被廣泛看好,不少更是賠本經營。不過,發展網絡媒體卻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張劍虹表示,「你知道路一定要這樣走,忍痛也要走下去,遲早也要開辦網絡媒體」,所以重點應放在如何辦好網絡媒體,以迎合互聯網的發展。現時動新聞的廣告量僅佔《蘋果日報》報紙廣告收入的三至四成,但《蘋果日報》的手機應用程式,在iTunes及Andriod兩個智能手機平台的下載量一直高企,在港已達五百一十萬次。其中,用戶收看視像內容所花的時間比文字內容高四倍以上。張劍虹對於未來網媒廣告收入抱樂觀態度,預計將有龐大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