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辦的六年》 1963–69

民所捐贈,於一九六八年十二月落成,並於一九六九年四月二日由港督 戴麟趾爵士揭幕。范克廉樓是學生及教職員的聯誼中心,但在一九七一 年初行政大樓落成以前,暫用作大學總部的辦公地點。 此外,大學醫療保健中心的建築費用,由美國雅禮協會捐助。大學 科學館的建設費用,部分由英國政府殖民發展及福利基金資助。本港方 面,利希慎置業有限公司慨捐中國文化硏究所的全部建築費用。社會知 名人士唐議員炳源博士捐贈巨款興建大學圖書館,以紀念其先尊翁。英 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應允捐建大學體育館。至於大學禮堂及社會人文科學 硏究所的主要興建費用,亦獲有關人士允諾承擔。海外與本港各方人士 的熱心支持,使大學的重要建築計劃得以逐一開展。 大學校園的設計,可以從建設計劃全圖中略見一二。三所基本學院 的校園圍繞大學總部而興建,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位於大學總部北面的 山崗,前者面海,後者鄰近大埔道;崇基學院則位於總部南面之低地。 各學院的建築風格各異,但均配合校園的整體設計。校舍的建設計劃, 實用與美觀並重,結合天然景色美化校園,各座樓宇彼此襯托,構成和 諧的整體。 大學行政建設各建築物將圍繞大學的林蔭大道興建。林蔭大道長二 百六十呎,闊一百一十五呎。大學圖書館位於林蔭大道的西端,與東端 的科學館遙遙相對。至於大學禮堂和工商管理學、經濟學及公共行政學 授課用的大樓則位於大道的北端,與建於南端的行政大樓,中國文化硏 究所,教育、社會、人文學科硏究所互相輝映。范克廉樓在行政大樓的 對面,中間相隔通向大埔道的大學校園主要道路。 大學運動場位於鐵路之側,面積廣闊,可闢足球場、四百公尺的田 徑跑道、網球場及籃球場。大學體育館建於運動場之西,除可供體育活 動外,並可作大學各種集會的用途。 一九六六年,大學於崇基學院範圍內興建博文苑,作為各硏究所的 臨時辦事處及海外學者的居所。至一九七二年另一座新的博文苑落成 後,舊博文苑將移交崇基學院使用。 崇基學院的擴建工程亦應本身的需要加緊進行。運動場已重建,加 建的嶺南體育館則於一九六八年落成。由本港及海外教會團體捐贈的神 學樓已竣工,並於一九六九年十月揭幕。工友宿舍亦於同年建成。圖書 館及教學大樓、學生中心及膳堂均在興建之中。 17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