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校刊 二零零二年春‧夏

修 讀 高 級 學 位 者 日 衆 開放改革以來,內地各行各業均需大量的專門人才,而各階層的管理和專業人員亦深感必 須提升專業水準,獲取最新資訊,以加強競爭力,與世界接軌。在內地高等敎育日漸普及的情 況下,具備到外面深造的條件的學生越來越多,到本校修讀高級學位的人數近年亦持續上升。 彌補內地院校所缺 中大的研究資源、敎研力量、多文化社會環境及國際聯繫等,均是內地 院校所缺乏的優勢。就以人文學科為例: 中 國 語 言 及 文 學 系 系 主 任 鄧 仕 樑 教 授 説 : 「 雖 然 內 地 的 中 國 文 學 研 究 相 當 強 , 但 中 大 的 優 點 在 於 以 開 放 的 態 度 來 治 學 , 涉 獵 層 面 較 廣 , 如 專 修 古 典 文 學 的 , 也 要 修 讀 現 代 文 學 , 反 之 亦 然 。 研 究 生 學 會 從 不 同 的 角 度 檢 視 問 題 , 視 野 廣 闊 , 包 容 性 大 。 不 少 內 地 生 表 示 , 在 此 學 習 對 他 們 的 思 維 有 新 的 衝 擊 。 」 音樂系曹本冶敎授亦指出,中大的特點是靈活運用西方民族音樂學理論於中國音樂的研 究,這是西方學府難以提供的。內地研究生在香港這個國際都會生活,幾年下來,衣食住行都 混雜了不同文化,對他們處事無疑有新的體會和衝擊,啟發了思維。他們畢業後返回內地,將 成為學術生力軍。 畢業後大展拳腳 中文大學在培訓內地人才方面一直是香港的先鋒,英 文系是文學院最早招收內地研究生的學系之一,七十年代 後期已有內地生來港攻讀研究院課程,其後人數持續上 升。化學系黃乃正敎授的高足王秀純,更是首位在港取得 博士學位的內地研究生,現於美國雅培藥廠主持新藥物的 中程開發。麥松威敎授回想他們當年協助內地生到中大念 博士班的情況,可謂困難重重;但多年下來,如今化學系 已有約四十人畢業,近半數返回內地任職。他指導的首位 博士畢業生陳小明現任中山大學化學及化工學院院長。 近年,其他學科課程也錄取了不少內地研究生。系統 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系主任蔡小強敎授便透露,該系博士課程的申請者近百,其中九成來自內 地;他們畢業後各有發展,其中一位現任清華自動化系副主任。內地研究生之中,亦有不少是 內地學術部門派遣在學研究生到中大接受短期訓練,從事與其論文題目相關的研究。 在中大修讀不同課程的畢業生返回內地後,不少已是全國著名大學的敎授或研究部門之主 管,如中山大學廣東社會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社會學系系主任丘海雄敎授、上海醫科大學 三十六歲已當上敎授的勞杰、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兼國家文科重點研究中心主任 (語言敎學與研究)王立弟敎授、天津師範大學外語學院院長顧鋼敎授、……等等。 與 內 地 院 校 合 辦 學 士 後 課 程 中大近年根據內地發展所需,又與內地院校合作開辦了多項高級學位或學士後文憑課程, 計有與清華大學合辦金融財務工商管理碩士課程;與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攜手推出財務總監資格 證書(專業會計碩士)項目;與北京大學合辦心理諮詢與治療文學碩士課程;與中華女子學院 (前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幹部學校)及美國密西根大學合辦女性研究學士後文憑課程。 鄧仕樑敎授 主秀純博士(左二)與博士試委員合照。(右起:林才 能博士、黃乃正敎授、支志明敎授及陳子樂博士。) 22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