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趟紹興寫生之旅

在如詩如畫的地點寫生

李梓聰 (中國語文研究及語文教育學生)

感謝書院,感謝伍教授拉着我的手,帶我踏進美如畫的紹興,帶我踏進嶺南畫的大世界。在出發前,毫無審美眼光和藝術細胞的我,只憑着一股對中國文化的嚮往,便毅然向院方遞上申請表格,希望能成為團中的一員。可是被取錄後我的憂慮卻油然而生:眼見其他團友都甚具美術觸覺,而我則對畫國畫一竅不通,我會不會學不好畫畫,成為全團的包伏呢?

擔心歸擔心,我還是要抖擻精神,準備學習的心情,乘飛機往紹興。從飛行至到埗,一路上都是走馬看花地狂瞧瞧,右逛逛,大概剛到陌生地方的旅行的人,都是這個樣子吧——不,我錯了。轉頭看看教授和她的弟子們,很多都急不及待地翻翻隨身行囊,掏出的不是相機,是毛筆與寫生簿。這顛覆了我一直以來對國畫的印象:畫師一定是精神抖擻地在宣紙面前即席揮毫。教授告訴我們,寫生不是講技術、求完美,而是能令到自己可以不斷觀察身邊的每事每物,那怕是細於一葉一枝,也是很好的寫生對象。多練習快速的寫生,更可以令自己的繪畫技術有所進步呢!

教授的諄諄教誨,使我腳步放慢了,由一行人的先鋒,變成了在隊伍中後,仔細欣賞左邊一棵柳,右邊一枝花的一群人之一。多看兩眼這些如詩如畫的美物,我當然想對他們作畫,但全無信心的我,總是猶豫示已,不肯下筆。那時候我的指導「師姐」Margaret看出了我的心思,善意地走過來從旁協助,幸得她不斷的鼓勵,使我的信心大增,終於肯走出第一步,嘗試畫眼前的一塊樹葉。老師說:「畫畫和攝影不同,你需要耐心觀察,每一片荷葉的脈絡,每一根柳枝的走向」原來每一次落筆,都是一次創作。當知道自己欣賞到了一葉之美,把自己眼中看到的美永遠留在紙張上,那種微小而刻在我心坎的快樂著實無價。

這之後我便孜孜不倦地把我走過的魯迅故里、秋瑾故居、蘭亭、東湖……都通通紀錄在這用毛筆與寫生簿湊成的相機裡。這些壯麗無比的景色在以往教科書上的課文,又怎麼能見得到?那刻我覺得自己實在幸運,能逐點逐格地細覽這些美景,這不單純是走過這地能獲得到的歡愉。為了開更多的眼界,我當然不只是用眼看、用手畫,更可以在微雨下的曲水邊,重演千多年前王羲之與其他文人用以自娛的「曲水流觴」。一觴一詠,詩意盎然,使我再也不捨得回到高樓林立、腳步急促的香港。

善衡書院、伍教授與一眾師姐帶給我的,絕不止於繪畫技巧。我在這趟旅程學到的找回生活的步伐,原來只要放慢每一步,就能細味書本中一字一句,欣賞畫作中一樹一木,發現社區中一事一物的可愛之處。

參觀不同文藝照景點

曲水流觴

繪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