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識辦
2013年9月

救救海洋:進食可持續生長的海產

金禧盛宴的環保餐單

今年是中大五十周年,年內有關的宴會餐單,正好說明只要事前周詳計劃、與食品供應商溝通,就可達到愛護地球生態的作用。例如宴請榮譽院士的晚宴,主辦單位傳訊及公共關係處便要求食品供應商遵守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海鮮選擇指引》,以及增加素食份量,避免使用牛肉作為食材。這些努力,大大降低了晚宴的碳足印。傳訊及公共關係處還會為五十周年校慶的晚宴設計愛護生態的餐單。

2048年不再有魚吃?

我們嗜吃海鮮,加上不良的捕魚作業方式,使海洋生態大受影響,接近崩潰邊緣。現代人捕魚使用巨型漁船,有先進的器材追尋魚類,裝設大型捕魚裝置,以拖網在海中拖行,捕魚量遠遠超過大自然補給海產的能力。據綠色和平指出,處於捕食鍊上層的魚類,包括人類常吃的吞拿魚、劍魚、鱈魚和比目魚,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減少。有些科學家相信,假如我們不改變習慣,到2048年,所有以商業手法捕撈的海產將絕跡。

過度捕撈擾亂了海洋生態系統的結構,帶來巨大的改變,對倚靠海洋為生的人影響至巨。當然這也影響我們的飲食:試想像沒有蒸魚和白灼蝦的廣東菜是什麼模樣?

陳思祥攝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鮮選擇指引》

可持續的海鮮選擇指引

作為消費者,只要避免進食以不可持續的方式生產的海產食品,就可幫助恢復海洋的資源。例如購買罐頭吞拿魚時,可選擇以竿釣方式捕獲的品種。進食刺身時,選擇長鰭吞拿魚,而非黃鰭或藍鰭吞拿魚。養殖的帶子,比野生捕撈的帶子環保(見另文)。

除了中大,香港越來越多機構在正式宴會上供應可持續生長的海產食品,而一些酒店也推出了愛護海洋的宴會餐單。

 

籌劃宴會小提示

以下提示或有幫助:

  • 參考世界自然基金會《海鮮選擇指引》,知悉可選擇哪些海產食品,以及應少吃或避免進食哪些海產食品
  • 避免選用牛肉,因為牛肉的碳足印相當高
  • 多提供素食、有機食品或本地生產的食品
  • 中式宴會可選擇六道菜,而非一般的八道菜
  • 適當時減少食品份量
  • 若情況許可,避免自助餐形式
  • 不要提供瓶裝水
  • 提供可重複使用的食具、餐巾和桌布

如欲得知更多環保竅門,請參考中大的《可持續發展活動的籌辦及管理指引》

《海鮮選擇指引》

世界自然基金會為香港編製的《海鮮選擇指引》,把七十多種常見海鮮分為三個類別,分別為「建議」進食、「想清楚」才吃和「避免」食用三類。有些海產品種如藍鰭吞拿魚已幾近全球絕跡,完全不應進食;有些品種在某些地區產量豐富,某些地區則瀕危,視乎所使用的捕撈方法而定。而養殖的海鮮不一定比野生捕撈的品種環保,這和一般人的看法有異。養魚場很多時候造成大量污染,而且往往要在野外捕捉魚苗,才可以維持養魚場的存貨量。

 

《續綠中大》電子通訊由香港中文大學資訊處校園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