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駕駛
要抵抗氣候變化,科技的確起着關鍵作用,但是人類心態及行為的改變同樣重要。推行汽車共用及單車共用系統,可為用家和環境締造雙贏局面。
汽車共用
汽車共用也稱為汽車會,有助舒緩交通擠塞及減少碳排放。人們可享受駕車帶來的方便,而又無需負擔擁有私家車的成本和責任。基於大部分人只是間或需要開車這個假設,汽車共用系統提供短期出租車輛服務,通常是以每小時計算。營運單位可以是只限服務鄰里的臨時小型組織,或服務整個社區的大規模企業。
汽車共用在全球過千城市推行,大多數為北美及歐洲地區。有些城市甚至已有電動汽車可供共享。巴黎的Autolib’就是一個全電動汽車租賃計劃,2011年推出以來,反應熱烈,已經擁有超過100,000名登記成員、4,000個充電站及為數2,000輛的車隊。
智能手機程式也有助汽車共乘平台的冒起。以三藩市為基地的Lyft公司,2012年成立,至今已促成一百萬次共乘旅程,並將服務擴展至十個美國城市。該公司使用智能手機程式配對計劃中的乘客及願意接載的駕駛者。
在香港,汽車共用這個概念比較新鮮。最近在本地成立的CarShare提供鄰舍汽車租賃服務平台。想出租汽車來賺點錢的車主,可在該公司網站登記,想租車的用戶獲批後,便可按所需時段從網站搜尋區內出租的汽車。
單車共用
單車共用系統的運作模式跟汽車共享類似,提供單車在市區內免費使用,或以相宜費用租用,作為公共汽車或私家車以外的選擇,減少交通擠塞、噪音及空氣污染。市民可隨時取得單車短途代步,而無需擔心單車被盜竊、毀壞,也不用為停放而煩惱。運作良好的話,將是極具彈性和方便的交通選擇。通勤者可用以轉駁地鐵、巴士或私家車,遊客則可由酒店騎車到博物館或餐廳,只需在單車站取車,到達目的地後在就近的車站泊好車,乾淨俐落,無牽無掛。
單車共用系統可由非牟利團體、社區組織、政府機關或合夥營辦。駕駛者可運用智能手機程式尋找資料,如最近的單車站、單車供應狀況和停泊處等。
現時全球共有500個單車共享系統,預計單車數量超過510,000架。這種系統在歐洲及中國最為普及。武漢和杭州的公眾單車共享計劃是全球最大型的,分別約有90,000及60,000輛單車。
中大校園試行電單車共用
中文大學的物業管理處正計劃推行一個‘mobility-on-demand’計劃,讓一百名員工可在校園內共用四十輛電單車。計劃第一期將設置了六個泊車點,現正計劃在車輛上安裝讀卡器,讓電單車可靠智能卡啟動。
設立低排區
為應付嚴峻的氣候變化,許多歐洲城市已成立低排區(LEZs),即劃出限制產生有害排放物的舊式及重型汽車進入之地區,其中一個最大的低排區位於倫敦。該區在2008年劃定,限制未能通過歐盟排放標準的車輛進入,周邊裝上攝錄鏡頭,監控車輛,檢查車牌,與運輸機關數據庫的車輛登記資料核對。在特定日期前登記的車輛需實行一些減輕污染的措施,或按日繳交使用低排區道路的費用。倫敦2013年的PM10(直徑少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及PM2.5(直徑少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排放量降低了15%,而NOx(一氧化二氮排放)更下降了20%,低排區的成立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