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津國雙驕

兩名在香港綻放異彩的非洲學生

人類學四年級生Innocent Mutanga<em>(左)</em>和法律二年級生Myrmidon Kangara

提起非洲,港人大多感到陌生,生活中更鮮有機會認識來自那片遙遠土地的人。現時,居港非裔人口約有三千人,中大則有十名非洲學生。在校園屬極少數的他們,緣何來此蕞爾小島,有着怎樣的思想感情?來自非洲南部國家津巴布韋的人類學四年級生Innocent Mutanga和法律二年級生Myrmidon Kangara,一位積極帶領人們認識和關懷社會弱勢,推動公義;一位辯才精湛,演說情理並茂,觸動人心。在本地社會和校園中,他們雖為少數,卻一枝獨秀,在各自的舞台上發熱發亮,向香港以至世界宣示他們的美麗、獨特與優秀。

世界任我行──Innocent Mutanga

認識一個人,可以從名字開始。單純的名字,卻蘊含一段複雜的家國歷史:津巴布韋雖於上世紀六零年代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但後者文化已深植津國土壤。為了讓傳教士老師讀得出名字,祖父以英文為Innocent起名。文化碰撞、順應時局、變中求存,自此成為他生命的主調。天資聰敏的Innocent從小名列前茅,中學畢業即獲政府頒發獎學金赴美國攻讀精算、物理和哲學。2013年暑假,他回到大選前的津國,為結束當權者的鐵腕統治奔走,結果遭綁架。僥倖逃脫的他無處可去,站在熙來攘往的機場,發現入境香港無需簽證,遂決定登機一搏。

天之驕子歷劫來港,如入凡塵:他曾托身尖沙咀重慶大廈,也曾躑躅街頭,在寒冷的冬夜等待天明。人在異鄉,處境艱難,唯一不變的是他的赤子之心,讓他在險難中進退從容,保持樂觀。他使出在美讀書時的本領,靠補習英文和編輯報考大學的自述文章賺取生計,閒時又運用天賦的精明頭腦鑽研快餐配搭,替食客購餐,並以同等價錢多買一份餐飲,或儲下零錢。

人類學裏悟人生

在港漸漸站穩陣腳的Innocent,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圈子,抵埗時入住的重慶大廈,成為他常去的地方。他更在此結識了專研重慶大廈的中大人類學系主任麥高登教授和一群人類學系學生,並參與他們的研討會。連場關於國籍、文化和語言的討論,有如人類學的入門課;與一位碩士生的一席話,更令Innocent眼界大開,見識到人類學的縱深寬廣,進而決定修讀。「人類學涵蓋古今,研究不同飲食、語言、文化、人物……這不正是離家別國的我所經歷的?我的人生像為學習人類學度身設計一樣。」他指,人類學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人類學強調放眼世界,與人接觸,讓理科出身、慣在數字裏打轉的我發展更為均衡,也使我學懂謙虛,活得更踏實,學會將心比心、體會他人的處境,照顧社會被遺忘的一群。」

在人類學的世界,他貫徹黑色肌膚給他的祝福和使命,研究和關注如身為難民、同時又是女性等多重弱勢人士。他的畢業論文考察中國對沖基金,探視其行業道德。「中國將會引領世界,但很多人都對其道德狀況心存戒懼。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何不找出整個國家牽涉最多金錢利益的地方──比如對沖基金,審視它的道德規範,從而一窺究竟?」

於香港大學舉辦展覽和分享會,介紹在港難民、少數族裔和外籍傭工的生活、文化、宗教和藝術

君子豹變意縱橫

非洲之子將人生傾注學問裏,他的學習,卻從不囿於課室。身為中大英語辯論隊成員,他一手籌辦本年1月舉行的聯校人權辯論比賽;校園以外,2017年他與一名台灣女生創辦「流浪之聲」平台,讓外籍傭工、難民與少數族裔等弱勢群體述故事訴心聲,更於各大、中小學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和座談會。平台迴響廣泛,文章廣獲議員援引,特首亦曾回應有關內容,大學新聞系、中小學的演講邀請整年不輟。2019年伊始,長年關注中非關係的Innocent效法駐非美國大使館的「美國中心」,成立「香港非洲中心」,舉辦讀書會和座談會,讓世人認識真正的非洲。

嘗過卑微的人,會對別人的痛苦變得敏感。在為「流浪之聲」撰寫文章時,他曾訪問一位非洲模特兒,對方在白人主導的業界遭受歧視的經歷,激發他與友人籌辦「Harmony」時裝音樂匯演,展示被主流社會埋沒的美麗與才華。活動去年12月在蘭桂坊舉行,由模特兒、時裝、音樂以至演出流程均由難民和少數族裔一手包辦,大受歡迎。現時「Harmony」已變身為社會企業,每年舉辦兩次匯演,更即將推出由難民設計師設計的一系列T恤,讓他們發揮才華之餘同時教育大眾。

「Harmony」T恤圖案和設計草稿。「同坐一船」構思源自難民乘船的驚險回憶

Innocent的姓氏Mutanga,在修納語意為「第一」,他不畏艱難,甚至遇難則喜,走在眾人之先的魄力和勇氣,也許早流淌在其血液之中。理性的他,思維周密如水銀瀉地,雙眼在言談間煥發光采,談及以往難過的日子,絲毫沒有感傷。只有當提及他的家人──早逝的父親和身在津國的母親和祖母,這位早慧的人類學家、準投資銀行家便會放緩語調,眼神掠過一抹難言的憂傷:「我想念母親和祖母,祖母煮的肉卷,真的『好好食』。」

家的滋味,不用讀人類學,自懂得,自難忘。

理智與感情──Myrmidon Kangara

希臘神話裏,「Myrmidon」原是阿基里斯麾下一支勇武神兵。一位喜愛希臘神話的母親,以此為女兒命名。由神話到現實,這位津國女兒一樣傳奇:她談笑用兵,卻不像傳說中的馬密頓人唯命是從,欠缺獨立思考。心繫社會而修讀法律的她,能言善辯,才識過人,入學不久已於中大英語演講比賽嶄露頭角,成為冠軍人馬,其後更再下一城,於去年12月初北京舉行的「外研社·國才杯」五日四輪馬拉松式全國英語演講大賽,擊敗全中國一百九十名演辯高手,以離冠軍零點八分之差奪亞榮歸。

在台上舌劍唇槍

眼前的Myrmidon,成熟踏實、說話乾脆利落,聽到讚賞和談起一些生活點滴和趣事時,便會嬌憨地笑起來,泛起一種夢幻感,提醒你她還只是個十九歲的小妮子。但談笑過後,做起事來,這位女生熨貼無比,認真得令人折服。訪問完結時,筆者曾請Myrmidon補寄資料,翌日即收到她簡短回覆,稱彙集整理需時,請筆者稍等。她之後寄來長達十頁的履歷,將曾參與的活動一一分類,日期、崗位、職責等資訊齊備,二十張相片悉數冠以描述,另清楚以要點澄清訪問提及的細節。大將之風不限於講臺,也深入日常。

說出來的責任

在臺上盡展鋒芒的她,不說不知曾是害羞的「灰姑娘」。自言內向的她,中學時有加入公開演說的學會,但並不活躍;遇見想參與的活動和比賽,她卻因為害羞踟躕不前,一次又一次與機會擦身而過。「來中大後,我覺得不可再封閉自己,要走出來,表達自己所想。」挑戰公開演說,源於知不足;令她一往而深,潛心鑽研箇中之道的,是一份對社會人生的責任感:「我喜歡集思廣益──今日我們面對的許多問題,其實都值得和需要我們坐下來細談,然後付諸行動。如果你擅長公開演說,你便能發表想法,裨益討論。反過來看,如果你見思精微,卻沒有勇氣宣之於口,這便是對自己和其他人最大的浪費。」

化被動為主動,攻克的是心理關口,但演說的技藝要如何精進?Myrmidon稱除了恆常練習,還要多觀察,從日常生活如課堂、書院演講,甚至電視人物的談吐汲取養分。對於有志增進說話技巧的人,她認為要先習慣面對面與人溝通,「可參加一些學會,如遠足等,不一定是辯論。自在一點後便可參與國際演講會的小組,大家互相學習、扶持。」她指與人接觸很重要,因演說涵蓋廣泛,別人的心得經驗可為靈感和珍貴素材。

少即是美,尋求共鳴

說回比賽,Myrmidon謂此次取得佳績,她的教練、英語教學單位三名老師李思華博士、梁潔芝女士和張悅瑩女士功不可沒。要數從她們身上得到的最大得着,是甚麼呢?「嗯,是演說中,表達比概念更重要。概念不要太多、太複雜,要取其精華,慢慢表述,讓聽眾明白,甚至聽得如沐春風。只有當別人明白你所說的,才有機會與之共鳴。」

Myrmidon的三位良師<em>(由左至右)</em>:梁潔芝女士、張悅瑩女士和李思華博士

演說的最高境界是情感共鳴,這也是Myrmidon此次出征領悟的:「颱風來了,若你只陳述應對方案,別人會無動於衷;但若你指出人們正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要伸出援手,因為我們本為一體,這樣便能打動人心,令人追隨。演說要說之以理,更要動之以情,因人皆有情感,若你能進入他們的內心,牽動他們的悲喜,你便能獲取所有。」

莎士比亞《凱撒大帝》的安東尼,藉感性的修辭扭轉乾坤、奪得權力,箇中竅門,Myrmidon作為演說者和法律學生,心裏清楚;但在辯題要求和當事人利益以外,布魯圖斯的直白與誠懇,則是她的立命之所。在「外研社·國才杯」演講比賽總決賽以「世界」為題的即席演說中,Myrmidon指出世界是理性和感性交織的場所,只有兩者攜手,如以科學糾正偏執,以宗教引導解決科學帶來的道德爭議,人類才能走進美好。演說與做人,講求的是理智與感情的分寸拿捏,要無悔無憾,關鍵是擁有一顆善良和柔軟的心。

這顆心Myrmidon擁有。在演辯世界裏,她追隨馬丁路德金、麥爾坎·X和小說家奇瑪曼達·阿迪契的腳步,除了以情感召,也提出行動綱領,讓演說不只是漂亮的說辭。愛寫作和閱讀的她,閒來寫詩也會以社會公義為主題。詩詞和演說看似站在情與理的兩端,但她認為兩者有相通之處:「將很多意念放進一篇短短的演講之中,恰如詩歌,要將意念凝鑄在字裏行間,且句與句要有所連繫。」演說,不就是Myrmidon獻給世界的一篇篇情詩?

尼日利亞作家齊魯瓦·阿切比在小說《神箭》寫道:「世界仿如一場面具舞會,如果要看清全貌,便不能只站一隅。」千里迢迢到異地求學,為的就是開闊眼界,獲取真知。然而留學僅為形式,更重要是開放心靈,欣然接受途上的挑戰和喜悲。Innocent和Myrmidon兩位津國少年,緣結香港和中大,千山歷遍,收獲成長。他們的多采經歷會否為你帶來啟發,走出舒適區,來一趟世界或心靈的旅行?

在「外研社·國才杯」演講比賽,Myrmidon得不少好友襄助,其中兩位為四川工商學院劉昱希<em>(左)</em>、「外研社·國才杯」和「21世紀·可口可樂杯」兩項大賽冠軍、曲阜師範大學臧英傑<em>(右)</em>,小妮子銘記於心

Amy L.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33期(2019年3月)

標籤
非洲學生 多元共融 多元校園 Innocent Mutanga Myrmidon Kangara 學生 國際生 人類學系 法律系 英語教學單位 英語辯論隊 英語演講比賽 流浪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