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中醫學生為醫療發展把脈開方

左起:謝智勇、梁煒琦、周艷秀、王淑芬及陳皓天

公營醫療系統負荷超標,是政府的一大棘手問題。中醫學院五名四年級生倡議善用中醫專業於基層醫療,分流病人以緩解公共醫療體系的壓力,此議為他們奪得第三屆《策掂──傑出政策人大賽》比賽冠軍。

謝智勇周艷秀梁煒琦王淑芬陳皓天以「探討如何借助中醫專業紓緩公共醫療體系的壓力」為題,建議將目前十八間分布港九新界各區的中醫教研中心改為公營,開設中醫院及成立中醫藥管理局,將中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為市民提供適切的中醫服務。

由致力推動青年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團體「為正策士」舉辦的政策比賽,有別於傳統政策比賽,強調「換位思考」,致勝關鍵在於政策遊說。參賽學生先接受民意調查基本訓練,按參賽的政策範疇,進行電話民調,然後因應所集意見擬訂政策,在網上發表,邀請公眾評論。他們更須面對不同立場、崗位和政治光譜的持份者進行遊說,再反覆修訂出可行和具民意支持的政策建議。比賽的最後階段是要說服由多位政界領袖組成的評判團。

他們花了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擬制政策。「大方向是將中醫納入公營系統,長遠發展是成立中醫藥管理局,」陳皓天說。

謝智勇認為:「政策要成功,必須得到民意支持,而且切實可行。」本港的醫療系統由西醫主導,中醫難平分秋色。他們進行電話民調,成功訪問六百三十四人;發現很多市民對中醫的信心水平與對西醫相若,但中醫就診率則偏低,原因是認識不足,以及收費較高。不過,他們卻十分支持加強中醫服務。市民的支持讓他們的方案以四千二百九十九票領先,贏得比賽另設的網上投票「最喜愛政策大獎」。

「我們針對公營醫療系統面對的主要困難──人口老化,中醫和西醫一樣,都應在醫療服務的資源規劃和發展上佔一席位,」王淑芬指出。

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遠超線性增長。以2014年為例,六十五歲及以上長者佔整體人口不足一成半,但用於長者之醫療開支則佔整體近半。預計長者人口比例由2018年約兩成上升至2036年的三成時,對醫療服務的龐大需求將使公營醫療系統無法負擔,政府必須開拓新的醫療服務模式。

梁煒琦補充:「中醫納入公營系統,長遠能為政府節省醫療開支。

「許多人誤以為中醫療效慢,其實不然。中西醫在許多病種療效相若,一些病種中醫療效甚至更好且成本較低。最近流感肆虐造成急症室輪候時間過長,病房使用率超標,可是,早有本港學者研究以荊防敗毒散及銀翹散治療流感,能有效紓緩病情。中醫值得成為更多市民的另一選擇。」

目前政府投放於中醫的資源只佔整體醫療開支不及百分之一,而十八間地區中醫教研中心,須自負盈虧,政府補貼有限,診金也就較高。在財政緊絀下,教研中心聘用約三百六十位中醫師,每年應付的求診人次逾一百二十萬。現時本港約有九千五百名中醫師,人手充裕,政府只需稍增撥資源已能大幅增加服務。

因此這幾位準中醫師建議政府直接管理中醫教研中心,長遠來說,設立公營中醫院及中醫藥管理局,統籌中醫服務。「類似建議早有業界前輩提出。我們不希望建議在贏得比賽後便不了了之,比賽過程我們獲得不少中醫業界人士協助,我們會繼續爭取,期望團結力量,最終能讓建議落實,」謝智勇說。

周艷秀總結參賽經驗:「我們是學生,沒有政治壓力,可以建構更理想的政策模式。比賽期間,大學教授們亦給我們許多幫助,既提高政策的可行性,也有助推廣中醫文化……當初我們沒想到會勝出,當直接面向群眾時,他們的大力支持真是意料之外,加上業界團結支持,令我們深受感動。現行的中醫政策有不足之處,但我們深信在業界齊心支持下,好的政策倡議將影響深遠。所以先改變自己,才能改變社會。比賽讓我們對中醫文化加深認識,中醫學並非固步自封,而是不斷發展進步,猶如有待發掘的『寶藏』。」

Adapted by C.F.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35期(2019年4月)

標籤
中醫學院 學生 策掂──傑出政策人大賽 醫療制度 謝智勇 周艷秀 梁煒琦 王淑芬 陳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