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共賞

江南小景 大千世界

二十世紀享譽盛名的國畫大師張大千(1899–1983)一生傳奇,被喻為「五百年來一大千」:其母孕育他時曾有黑猿入夢,他便自覺是黑猿轉世。因「蝯」同「猿」,故改以「爰」取名。張氏年青時曾被土匪綁架,後又因未婚妻病故而短暫出家,法號「大千」。從此「張大千」成為他最為人熟知的名字,加上他蓄鬚、穿袍、策杖,猶如今之古人,更是傳奇。他雖是四川內江人,但早年已於上海、北京闖蕩,聲名鵲起。四十三歲赴敦煌臨摹壁畫三年,藝事精進,轟動藝壇。其後遊歷全球,於日韓歐美印東南亞及香港均留下足跡,晚年定居臺北,與溥心畬(1896–1963)、黃君璧(1898–1991)合譽「渡海三家」。

張大千可謂是書畫全才。山水、花鳥、人物無一不精,亦擅書法、篆刻、詩詞、鑒賞,且善於交際。他的繪畫以學習古人為主,臨摹之作幾欲亂真。中國書畫極重視傳統,因此臨摹古人是學習的必經之路,非但不會被視為抄襲或毫無創意,反而是集大成與學問的展現。張大千對各朝各家之繪畫特色都揣摩透徹,融會貫通,所以能信手沾來,挑戰古人,本文所述的《山水四屏》即是佳例。

畫中江南景色,構圖獨特、設色秀麗、筆墨清雅、人物生動,是張大千1932年夏於浙江嘉興所繪,屬早年佳作。三十一年後,即1963年,恰逢朋友再度出示,張大千頓時如逢故人,因此再補筆施色,並重新題跋。本作顯見他師法古人,又不拘傳統的面貌,尤其是對清初遺民畫家苦瓜和尚石濤(1642–1707)的深入研習。如〈姑蘇帆影〉一屏,前景幾株枯樹和垂柳遮掩江南小橋,中景數行飛雁,遠景只露一道白帆。畫面大量的留白既是雲霧,亦是水天一色,展現春雨江南的朦朧,以及中國繪畫虛實輕重的構圖哲學。畫面左下方鈐蓋「苦瓜滋味」朱文印,說明張氏也認為該畫畫出了石濤的味道,足證他早年用功於石濤的自信。

畫上方題詩「誰將折東遠招呼,長短相思無日無。挈取酒瓢詩卷去,一帆春雨過姑蘇」,不單寫出了離別在即的惆悵,也寫出了委婉優美與詩情畫意,署款「大千」,並鈐蓋「大千居士」、「張爰」二印。左下方可見「大千重加枯樹」字樣,並蓋有「張爰長壽」印,則是1963年重加題染之證,其時張大千已年逾六旬。

此外,這四屏上另有書畫鑒定大師徐邦達(1911–2012)和書畫名家陳定山(1896–1989)題跋,非常難得,從中也見證三人交往的風雅。如〈姑蘇帆影〉就是1943(癸未)年張大千過四川重慶時,陳定山因舊友重逢而在右下方題曰:「大千時客重慶因題舊作,定山癸未」。

〈姑蘇帆影〉

張大千(1899–1983)
山水四屏
現於文物館展廳二B「好古同樂」展覽中展出
1932年作,1963年補筆
各89.7 x 30.7釐米
設色紙本
于鄭麗波女士及鄭大培先生惠贈以紀念其父母鄭鶴橋先生及許慕貞女士


「大千居士」

「張爰」

「苦瓜滋味」

「張爰長壽」

「蝶野」(陳定山字)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487期(2016年11月)

標籤
文物館 展覽 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