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共賞

墨濃意深忘年交

黃賓虹(1865–1955)以繪畫馳名當世,而他的書法甚具古意,融入了焦墨山水中黑、密、厚、重的特色,渾厚華滋,這是因為他能夠將學問融會於書法與繪畫之中。黃賓虹喜愛臨習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等唐代書法名家,特別是顏真卿的筆法來源於篆籀等古代書體,讓黃賓虹書寫鐘鼎銘文時別具韻味。這對金文七言聯,其中「擇」、「文辭」、「勒」、「舊」等字是未完全脫離象形的結字,而此作品如黃賓虹的繪畫一樣,墨色黝黑,用筆凝重有力,是黃賓虹將繪畫與書法融和的佳例。

此聯由中大第三任校長高錕教授及夫人惠贈文物館,書於1948年。聯句兩旁行楷題字所書丁亥年,合為公元1947年,嘉平則指陰曆12月,即已進入公元1948年。當時黃賓虹已經八十四歲高齡,為祝賀晚輩兼摯友高吹萬(1878–1958)七十大壽而書,故曰「開古稀」。高吹萬即高燮,別號葩叟,是高錕教授(1933年生)的祖父,他是擅於書畫及富藏書的文人,也是辛亥革命時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骨幹成員。黃賓虹年輕時亦曾支持維新運動,兩老均熱愛書畫藝術,關心國家興亡,因此格外投緣。按題字所記,當時黃賓虹獲高吹萬之長子君介惠贈《吹萬樓詩集》,當中「多謌詠山水友朋之樂」,有感昔日共遊的同伴今日亦已登德高長壽之境,再三展讀集中作品,不勝感佩,所以用古籀書寫楹聯一副以賀。此聯書法線條老辣,頗見拙趣,已達人書俱老之境。黃賓虹自謙「荒率不工,聊博笑正」,可知他與受書者友誼深厚。

黃賓虹不止一次來港遊覽及寫生,其中一次在1928年,他往廣州前經過香港,「以畫為證」,所畫下的風景,成為了《香港寫景圖》與《香港風景》圖,前者描寫「香港登高峰望遠海」的景色,後者則繪畫香港深水灣、淺水灣二灣的風光,被《大公報》譽為「畫香港之第一人」。如今高錕教授伉儷將黃賓虹送贈祖父高吹萬的金文七言聯惠贈本館,再度連繫了黃賓虹與香港的因緣。

(此聯現於文物館展廳二B「好古同樂」展覽中展出)

黃賓虹(1865–1955)<br>
金文七言聯<br>
1948年<br>
水墨紙本立軸<br>
高錕教授伉儷惠贈<br>
<br>
尺寸<br>
畫心:各 140.5 x 25釐米<br>
連裝裱:各182x 32 釐米

釋文

華采擇金新鼓鑄,文辭勒石舊盤游。

 

書家鈐印

黃賓虹(白文方印)

 

綠雪軒(白文方印,黃賓虹書齋名稱)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485期(2016年10月)

標籤
聯句 書法 禮物 高錕 文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