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114
新任學系/學科主任 統計學系林埜教授 統計學系林埜敎授曾多次在暑假期間當署 理系主任,每次任期都很短。但自九六年九月 起,則長期署理系主任的職務;同期碰上校方 實行「單項預算」財政撥款方式。他花了很多時 間去硏究新制度,並在同事的支持和幫助下, 順利修訂了該系去年度的預算,且制訂了本年度的預算。 過去一年來,他日間忙於敎學和處理系務,硏究工作要在晚間 和假日進行。過去鍾愛的橋牌、游泳和兵兵球等幾種業餘愛好,除橋 牌還偶爾玩玩外,其餘的已擱在一旁。 今年八月,林楚敎授正式獲委爲統計學系系主任。究竟當署理 系主任和當系主任有沒有分別呢?林敎授笑著說:「不管是當甚麼, 都是本著爲學系服務的精神去做的,不過當系主任擔子會重一些,也 會更忙一些」。雖然會更忙,但他感到很高興:「因爲既能爲中文大學 貢獻力量,又適逢九七,還能爲香港順利回歸祖國,爲香港更好的明 天,和中國四個現代化出力,我感到很幸運。」 統計學系長期以來和內地學術機構都有良好的聯繫。現在香港 已回歸中國,林敎授認爲系方應該進一步加強與內地院校的合作,要 充分利用內地人才多,而中大設施優良和資訊靈通的條件,獲取更多 更好的硏究成果。他表示,合作可分四方面:(一)增收內地硏究生, 並與內地院校聯合培養硏究生,爲內地培養人才;(二)邀請內地學者 到中文大學訪問講學和展開合作硏究;(三)該系敎師到內地學術機構 訪問或當客座敎授;(四)多參與內地的學術會議。 談及學生時,他指出該系畢業生出路廣泛,可當政府統計師、 市場硏究員、保險精算師、電腦程序員、財經分析員、中學敎師等, 也可以繼續升學。每年的畢業生,若非深造,大多在當年七月前就能 找到工作。 統計學系自一九八二年成立以來,發展很快、敎師人數由五名 增至十多名,每年收錄的本科生人數則由二十名增至六十多名,而硏 究生現有二十名。林敎授感謝建系以來幾位系主任的辛勤工作和系內 同事的長期努力,使該系的敎學工作上了軌道,並在某些統計學分支 的硏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談到將來的發展,他說:「由於香港是亞 太區重要的金融、商業和貿易中心,而統計學的商業用途又很廣泛, 系方已開設了相應的科目,以配合香港的經濟發展。」所謂相應科目 包括「統計之商業應用」和「保險統計學」。林敎授還透露:「統計學系 九八年起會增設一門跟精算學及醫學統計密切相關的科目——生存分 析,以適應社會的需求。」該系也計劃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 統計學應用於金融、商業、醫學等方面的硏究和發展。 蔡世彬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 吳錦榮教授 「要提供優良敎硏環境,讓同事盡 展所長。」這是吳錦榮敎授上任後追求 的目標。 吳敎授早年於英國百福大學攻讀電 子學,獲授理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 一九七七年回港,曾任電子公司軟件工 程師,翌年加入中大的電子計算學系 (即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前身)。 吳敎授表示,該系根基穩固,實在無須大改革。只是,由於該 系近年發展急速,一躍而爲工程學院最具規模的學系,有廿五名敎 師(日後尙會增聘兩名),而本科生人數已逾四百七十,有必要加強 系內的溝通,以提高行政效率及敎學質素。 他計劃舉辦多些正式與非正式的聚會,聽取同事的寶貴意見, 並讓各人都淸楚了解系方的政策與方向,避免不必要的憂慮和誤 會。他說:「師生溝通也不可忽視,我現正硏究促進彼此了解的辦 法。」 鑑於系內有不少年靑敎師,吳敎授暫時不會刻意訂下重點發展 的硏究範圍。他解釋說:「我想讓他們自由發展,待百花齊放後,才 再結集力量,決定專硏哪些課題。」另外,吳敎授又構思邀請精於敎 學的敎師,多些與年靑敎師分享經驗和心得,但具體形式尙未定 案。 課程內容方面,吳敎授預計未來兩年不會有太大改變。不過, 隨著互聯網及萬維網的普及,他相信日後的課程,須加入更多相關 知識。 因應政府有意大力發展資訊科技敎育,吳敎授考慮開辦校外課 程,敎導在職中學敎師電腦知識,協助他們掌握資訊科技,繼而培 育下一代,也可作爲該系對社會的回饋。 經歷近二十年的發展,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畢業生人數與日 俱增,其中不少在工商界擔任要職。吳敎授準備加強與畢業生的聯 繫,進一步推動學系的發展。 陳偉珠 (編者按:本年度新獲委出任學系/學科主任的教師之中尚有兩位接 受了本刊的訪問。他們是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的鄭振耀教授和環境 科學課程的余濟美教授。訪問稿將於稍後在本刊英文版刊登,敬請 留意。) 香港教育研究所新書 教育政策硏討系列之七 《中 國基礎敎育資源配置的若干趨勢》 本書指出中國基礎敎育規模龐 大,而敎育資源嚴重不足,如何合理 配置和有效利用敎育資源,是普及敎 育能否實現的關鍵。在分配敎育資源 時,要提高基礎敎育所佔的份額,並 要處理好普及與提高、重點與一般、 硬件與軟件、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 區、農村與城市的關係——首先保證 普及敎育的公平機會,尤其要照顧農 村、欠發達地區、薄弱學校和處境不 利人群的敎育需求。作者建議從不同 地區的實際出 發,在鞏固普及 敎育成果的基礎 上,逐步把重點 轉向全面建設高 質量敎育。本書 作者談松華是國 家敎育發展硏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國高 等敎育戰略硏究會副會長。 國際統一書號962-8077-12-0,平裝 本,二十頁,十五港元。 教育政策研討系列之八 《台灣地區國民敎育資源分配的現況與展望》 本書由台灣高雄師範大學敎育學 系敎授陳麗珠所著,根據有關統計資 料檢討台灣近十年國民敎育資源分配 的情形。討論課題包括政府在國民敎 育中扮演的角色,應否修訂敎育科學 文化佔各級政府預算比率的規定,國 民敎育補助款的重複計算、配置和分 配公式,地方自治帶來的敎育財政問 題,敎育資源分配不均,以及學生在 義務敎育階段的選擇權等。 作者建議當局實施國民敎育財政 自由化,落實敎 育鬆綁和地方自 治的精神,設立 學校獨立預算以 推行績效責任制 度,直接補助學 生並取消對設立 私立學校的限制,以及加強照顧弱勢 學生以實現敎育機會均等的目標。 國際統一書號962-8077-13-9,平裝 本,五十頁,十五港元。 上述書籍在富爾敦樓大學書店有售,查詢及訂講請電香港教育研究所(内線六九九九)。 中大通訊 3 第一壹四期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九日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