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法律學院教授及傑出學人Bryan Mercurio指出,國際貿易法目前尚未統一規範生物製劑這類新型藥物的供應。他擔心, 最新一輪自由貿易協定對生物製劑的專利保護措辭含糊,或會長年阻礙通用藥物的開發。
香港正在改革這方面的制度,之前藥廠只需重新註冊英國、中國或歐盟授予的專利,新制度則要審查專利申請的價值。這做法是仿傚新加坡幾年前的舉措,但Mercurio教授質疑是否有此必要,而且未見有足夠的支撐理由。
既然政府已下決定,他便與香港政府全面商討本地藥物政策該如何調適。事實上,目前香港的藥物政策嚴重不足,導致無法吸引更多藥廠來港發展。
Mercurio教授認為香港法律對授予專利所牽涉的術語並無恰當的定義。國際做法是藥物開發只要有創新的突破,就可獲批專利。然而,按本地需要製訂和詮釋法律還需花大量功夫,可香港至今仍未有所行動,Mercurio教授已敦促政府加緊應對。
Mercurio教授說:「現行法律基本上是1997年的英國法律,問題是英國已修訂法律,香港沒有,所以我們的法律是『現成貨』。隨着香港走上本地審查的路,是時候確保法律符合香港的政策目的。」
香港定位自己為技術領袖,但製藥行業卻未能吸引跨國藥物生產或研發設施,Mercurio教授相信原因是政府缺乏清晰指引。
「我問過政府有何相關政策,答案是沒有。某些立法會議員聲稱希望把香港發展為製藥樞紐,卻從未採取過任何跟進行動。」
他認為香港目前高價值藥物的生產少之又少。本港約有三十個本地製造商生產低價值的非專利藥,如止咳水、類似必理痛的基本藥物等。教授建議香港應專注研究和開發藥物。
行政長官每年都在施政報告提倡發展香港製藥業,但立法機構在這方面幾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有鑒於此, Mercurio教授質疑香港是否有望成為製藥樞紐。他已向政府言明,發展製藥業既無諮詢也無研究,只會淪為空口說白話。
教授曾跟知識產權署和衞生署討論如何處理藥物法律,卻發現兩個部門之間甚少溝通。香港亦不像競爭對手般常以優惠政策吸引製藥公司,他建議必須變通。
「我向政府表明,當製藥公司尋求拓展,往往會比較新加坡、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泰國和香港,然後問:這個地方能提供哪些好處?
「香港政府通常會減免科學園租金,但新加坡則設計了全面的二十年計劃以吸引行業龍頭,並貫徹執行計劃。」
他勸告政府,若要推行藥物審查制度,必須在2017年底或最遲2018年初完成,以免被新加坡等地奪去先機,也能簡化事情,免生訴訟。
他說:「政府應及早改革專利制度,否則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專利訴訟將因缺乏明確規則而大量增加。政府最好防範於未然。」
Mercurio教授首次涉足藥物法律事宜,是擔任澳洲政府的顧問,就當地與美國的自由貿易協議提供意見,包括確保用詞符合澳洲的世貿義務。
他協助監管機構為澳洲政策加入「誠信」條款,以防止大牌子藥商不公平地阻撓非專利藥進入市場。他還確保罰則的加入,如果藥商濫用專利,須向國民衞生服務退款。
Mercurio教授的新著圍繞香港藥物專利法,暫名Winning the War on Drugs: The Integration of Law and Policy in Hong Kong,預計2017年底出版。
倘中英文版本出現歧義,概以英文版本為準。
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