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不同的學習階段,特別是心智尚幼之年,我們都得依賴受過專業訓練、滿載熱忱的教師,幫助我們掌握知識與技能,培養終身受用的良好習慣。兒童最先接觸教師是在幼稚園,亦從此開始探索家庭以外的世界,與同輩相處,領會箇中樂趣和滿足感。儘管幼師鮮有如其他教育工作者般被奉為大師或楷模,但其對學童的影響力卻不遑多讓。
中文大學一年前開設教育學士(幼兒教育)學位課程,不但呼應社會對幼兒教育的日益重視,更透過跨學科課程設計,培育學生成為有專業知識、具創意思維、社會道德價值深厚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這個五年制的課程甫推出即廣受歡迎,今年學額二十一個,平均約二十五個聯招考生爭奪一個學位。
理論實踐並重
「兒童於兩至四歲所學的,對其日後發展至關重要。我想參與其中,並讓他們學懂甚麼是謙虛、良善及仁慈。」二年級生林靜欣解釋報讀幼兒教育的原因。
「與可愛的孩子相處,既有趣又愉快。我更好奇小小腦袋裏裝載些甚麼?為何會有這樣的思維?」她補充。
這個跨學科課程着重培育學生具備廣博的知識,並讓學生副修其他科目。「我們提供的副修科目有音樂、語言學及現代語言、心理學和體育運動科學等範疇,學生可按興趣和發展方向選擇,」幼兒教育課程主任梁潔瀅教授說。
此外,課程另一特色是設有獨特的導師計劃,每名學生都獲配對一位幼稚園校長為導師。「導師會邀請學生參與幼稚園常規會議、聚會或志願服務,」梁教授解釋:「在學生的幼兒教育專業訓練征途上,導師是榜樣,也是引領者,學生可不時向導師尋求指導。」
教學實踐是教師教育少不了的一環。學生在四及五年級時,必須完成兩個為期七週的幼稚園教學實習。期間,他們不但要設計和帶領兩至六歲兒童的學習活動,更要觀課、了解及應付幼稚園的運作。學生亦可選修一個四十小時非教學實習,內容包括單對單協助兒童的認知、社交及情感發展;開展家長教育計劃;參與研究計劃及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教育活動。
三歲定八十
一年下來,靜欣對幼兒教育的看法有了大幅改變。「過去我以為幼兒教育不外是傳授知識,但事實不只如此。幼兒教育應讓小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及發掘他們的潛能。求學以外,他們更要學做好人、欽佩好事,以及培養正向人格。
「幼稚園是小孩子自由自在玩耍和安全成長的地方,絕不是生產學習機器的工廠。」
課程雖然才起步,但師生和同學間已經建立了緊密聯繫,彼此關顧。大家分享所學,同學共晉午膳,相約於假期消遣等畫面常有。
畢業後,這些年輕教師可於教育局及社會福利署註冊成為合格幼稚園教師、幼兒中心主管、幼兒工作員,或是在完成相關科目後成為特殊幼兒工作員。「畢業生可在本地或國際學校幼稚園任教,亦可加入提供幼童及家庭服務的機構,甚或投身研究行列,因為課程已包含了研究技巧的訓練,」梁教授說。
問及有甚麼建議給未來的幼兒教育工作員?靜欣說:「千萬不要小覷幼師的工作,幼兒教育是建立學習基礎的關鍵。我們要施展渾身解數滿足小孩子的好奇心,確保他們明白,還要經常轉換教學方式,吸引他們注意。
「畢竟,小孩子是難以預測、活力充沛又高度敏感的。因此,幼師必須思想開明、誨而不倦、尊重學生同時富有創意。」
兒童不是成人的附庸,而是大人的純真之源。成人須喚醒自己的赤子之心,才能與孩子共情,鼓勵他們盡展天性,開展獨一無二的人生。
中譯/florencechan@cuhkcontents
攝影/adalam@cuhkimages & gloriang@cuhk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