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刊物編輯指引(中文)

  1. 此編輯指引由資訊處制訂,供統一中大官方刊物之出版體例之用。歡迎其他部門參考,以統一全大學出版物之風格。
  2. 此指引乃經詳細參考不同資料、諮詢專家後制訂,本處認為當中所列之建議,較適合於中大刊物之風格,但並不表示其他格式或用法錯誤。指引僅供參考,各部門可自行決定是否依循。惟在採用不同於指引所建議之格式時,也務請確保全文或全書體例一致。
  3. 資訊處會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及豐富此指引,以臻完善。如對此指引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不吝指正,電郵至iso@cuhk.edu.hk

* 2018年8月14日修訂


按此下載PDF版本



(一)日期
  • 年份、日期、時間均用阿拉伯數字,如2007年7月8日晚上10時30分,不用二零零七年七月八日晚上十時三十分;今年3月,不用今年三月。*
  • 世紀與星期均用中國數字表達,不用阿拉伯數字,如星期五,不用星期5;周三,不用周3;十九世紀,不用19世紀。
  • 農曆日期用中國數字,如農曆八月十五。
  • 中國傳統年號,用中國數字表達,如乾隆十二年、民國二十一年。日本年號也按此方式處理,如平成十五年。
  • 第一次提及的帝王年號或外國年號,須附加公元紀年。例如:漢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清咸豐(1851至61年)年間。干支及其他中外非公曆紀年,亦括注公曆,如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
  • 用2005至06年度,不用2005至2006年度,不用2005–06年度。*
  • 用「年度」,不用「學年」。

  • *《香港中文大學年報》例外
(二)數字
  • 內文提到的數字,一般以中國數字表示,不用阿拉伯數字。附表、附圖等不在正文內的文字,則可視乎情況(如篇幅或視覺效果),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惟必須全書/全文統一。
  • 專有名詞沿用阿拉伯數目字:ISO 9000、N-95口罩。
  • 固定詞組、成語、慣用語、縮略語或具有修辭色彩的詞語中的數字,必須使用漢字。如路易十四、二萬五千里長征、相差十萬八千里、十三屆四中全會、白髮三千丈、十萬青年十萬軍、五四運動、九一八事變。
  • 概數和約數:相鄰的兩個數字並列連用表示概數,必須使用漢字,連用的兩個數字之間不得用頓號「、」隔開。如二三十米、一兩個小時、三四個月、四十五六歲、七八十年代。用「多」、「餘」、「左右」、「上下」、「約」等表示的約數,須使用漢字。如四十多人、五千餘里。
  • 數值巨大的精確數字,可以以億、萬為單位。例如,日本總務省公布,日本總人口為126,434,964人,可寫成1億2,643萬4,964人。

  • (備註:有關數字的準則,僅就一般情況,提供參照。編輯應視乎文章性質,靈活變通處理。如整篇文章列舉大量數字作統計、比較之用,當中提到的百分比、分數等宜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文章屬文學性質,如:「沈萬三出巨資幫助朱元璋修建南京三分之一的明城牆」,當中的三分之一不宜用1/3表示。)

(三)標點符號
  • 標點全用全型,中文破折號──,不宜用英文的短線代替。省略號用六點:······,不用英文的三點:···
  • 符號前後毋須留空格。
  • 中文書籍、報紙、雜誌、報告名稱,電視、電台節目、電影、話劇名稱,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歌名、詩詞名,用書名號《》。
  • 雜誌或書籍內之文章,用篇號〈〉。古籍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可省略篇名符號,如《莊子‧逍遙遊》。
  • 英文書籍、報紙、雜誌、報告名稱,電視、電台節目、電影、話劇名稱,藝術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歌名、詩名,以斜體顯示。
  • 英文文章名用' '。
  • 講座、展覽、會議題目,報刊內的欄目,用引號「」,如「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作品展」、「藝文風景」欄。
(四)人名
  • 外國人如有自取或通行之漢名,須沿用之,如John King Fairbank,漢名費正清;Joseph Needam,漢名李約瑟。如遇兩岸三地有不同譯名,以香港通行譯法為準,如John Kennedy、George Bush、Gordon Brown,用甘迺迪、布殊、白高敦,不用肯尼迪、布什、布朗。
  • 如沒有通行中文譯名者,宜譯為中文,並在該中文譯名首次出現於文中時,在其後以括號括出英文原文。外文名字的譯法,可參考新華社譯名室編之《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
  • 日本、韓國人名,應譯為漢字。Kiyoko Yamaguchi譯為山口潔子。
  • 如遇讀者陌生的外國人名字,首次在文中出現時可括註原文;如是耳熟能詳的名字,如畢加索、牛頓,則無須再附原文。
(五)地名
  • 外國地名譯法,按照國內通行譯法為準。可參考中國地名委員會編《外國地名譯名手冊》。
(六)報刊名稱
  • 內文提及外國報刊名稱時,為人所熟悉者,可直接使用通用之中文名稱,無須括註原文,如《時代》雜誌、《國家地理》雜誌、《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讀者或未得聞者,宜括註原文,如阿根廷《號角報》(Clarín)、西班牙雜誌《建築素描》(El Croquis)
(七)簡稱
  • 香港中文大學
    • 用香港中文大學或中文大學,或中大。
    • 通常全文/全章首句用香港中大文學,接著的內容用中大,惟《中大通訊》校名出現的次數頻繁,為節省篇幅,文中首次出現也可直接用中大,無須全寫。
    • 如與其他大學並列,而其他大學列出全名時,使用香港中文大學。
  • 文中多次出現的機構名稱,在全文/全章首次出現時用全寫,括註簡稱,如大學及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下文沿用簡稱即可。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 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或中大(深圳)。
(八)圖片說明
  • 不論長短或句子數目,圖片說明結尾不用句號。
  • 左起:······。如文中已提及圖片中人物的職位,圖片說明中不必重覆。
  • 藝術作品資料
    刊出藝術作品資料時,在作品名稱後,依次列出完成日期、材質及尺寸;尺寸資料以高度、寬度和深度(如有)之次序列出。例如:
    2010,水墨設色紙本,45 x 35 釐米
    2011,陶瓷,9 x 10 x 21釐米
(九)引文
  • 短引文以括號「」標出。如,錢穆先生曾說:「中國人雖然沒有宗教,但是中國人卻有信仰,這信仰便是天地人的合一。」
  • 引文中另有引文者,應以雙括號標出。如:梁教授説:「中醫著重預防,二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已明言『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 不止一段的長引文,於每段開頭加前引號,而只在最後一段末尾加後引號,表示全部引文結束,例如:

    據《可持續校園》2008年春季號報道:

    「早於年多前,物業管理處已在水上活動中心設置風力監測器,分析風速和風向。雖然經過一年的數據收集及分析後發現,有關位置的風速和輸出功率的穩定性,未達到大規模安裝風力發電機組的標準,但採用小型風力發電機仍屬可行。

    「因此校方先試行安裝現時的兩套小型風力發電系統,結合太陽能光伏板發電,供路燈使用。我們期望透過這個試點項目掌握營運經驗。

    「未來中大會試驗更多型號的風力發電機組和不同大小的風車,並研究使用靜音風車,以減少因車葉轉動所產生的噪音,盼能在選址、資源效益和發電效益上取得平衡。」


    另外,長篇引文也可用左右縮排兩字元,以楷體標示的方式處理,代替使用引號。如:

    據《可持續校園》2008年春季號報道:

    早於年多前,物業管理處已在水上活動中心設置風力監測器,分析風速和風向。雖然經過一年的數據收集及分析後發現,有關位置的風速和輸出功率的穩定性,未達到大規模安裝風力發電機組的標準,但採用小型風力發電機仍屬可行。

    因此校方先試行安裝現時的兩套小型風力發電系統,結合太陽能光伏板發電,供路燈使用。我們期望透過這個試點項目掌握營運經驗。

    未來中大會試驗更多型號的風力發電機組和不同大小的風車,並研究使用靜音風車,以減少因車葉轉動所產生的噪音,盼能在選址、資源效益和發電效益上取得平衡。

(十)引用書目
  • 引用外文著作,詳列其出處時,應保留原文名稱,不翻譯為中文。
  • 外文書目格式,可參考MLA、APA或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之建議,自行選擇適合者。例如:William Strunk Jr. and E. B. White, The Elements of Style, 4th ed. (New York: Allyn and Bacon, 2000), 3.
  • 中文書目格式,未有權威規定,可自行斟酌,通篇依循即可。例如:
    勞思光:〈中國文化研究與整合〉,載吳倫霓霞編:《邁進中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第86–1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