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的餘暉灑在江振鴻身後的環球貿易廣場上,令這高聳的大樓格外熠熠生輝,襯托他炯炯有神的雙眼。提起創投的職涯,他愈講愈起勁,「我的工作沒有框架,且有機會接觸思維敏捷的企業家。我享受學習新事物,為每一點進步感到雀躍。」
江振鴻是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的導師及海闊天空創投的投資合夥人,投資過二十多家初創企業,業務橫跨金融科技、AI、電子商貿、醫療、社交媒體等。近年創業風氣日益熾熱,本地初創已超過二千六百家,初創孵化器、企業加速器等各種支援計劃如雨後春筍,但他們不易覓得融資支持,「這兩個創投基金主力支持本地具潛力的初創企業,也會安排企業家擔任導師。」
他認為香港不缺技術人才,本地大學的科研成果能孵化出優秀的創科企業,例如中大工程學院的商湯科技,科大的大疆,「只不過香港過於側重金融和房地產發展,政策和資源尚未配合新興技術發展的步伐,大疆要遷至深圳才成為獨角獸。」
相比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他認為香港的科技創業尚在萌芽階段,本地企業要了解內地市場、文化和政策,善用兩地的人才、資金和創新技術,才可以互利雙贏。由內地初創鉑睿智能傳媒和本地初創MBDA協力開發的社交工具Social Face便是一例,兩家企業由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撮合」,一個專注於數據累積和市場應用,另一個力拓技術研發和圖像數據深入學習。
江振鴻認為創業要具顛覆性,要用嶄新技術和商業模式帶來社會效益,他投資過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保泰人壽(Bowtie),用戶以手機或電腦即時投保、核保及索償,毋須經代理或經紀銷售。香港人喜歡網購,虛擬人壽保險卻只佔整體銷售額不足1%,「Bowtie革新了銷售渠道和產品,對準市場需要,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投資未夠兩年,賬面利潤已增加八倍。」
創投人主要投資前期階段的新興產業,有時連產品也未推出,但會基於創業者的想法、商業模式、市場定位等判斷是否注資。「以前的企業家會看準未來市場發展,早人一步創業;但新興產業無軌跡可循,我們只能盡快了解產業的潛力,建立一套分析方法。要是等到人人都吹捧該產業時才注資便會太遲,像方塊鏈這類技術,早在五年前已有投資人布局。」
要在創投領域游刃有餘,江振鴻覺得學習能力和開放的態度是關鍵。至於如何判斷企業的潛力?他認為商業模式和產品可以千變萬化,但最终公司業務表現必須反映在其財務報表。「我在中大主修專業會計學。會計是商業社會的通用語言,創業者在簡介業務時,我的腦海已浮現一個損益表,助我理解初創公司未來潛力。」
畢業後,他積極回饋母校,於本年的中大創業日擔任創業大賽評審,亦有出席崇基校友會與中大創業校友會合辦的活動分享創業心得,背後的推動力源於一份感恩的心。「我在學時參與過L'Oréal Brandstorm行銷大賽,得到參與過歷屆比賽的師姐楊穎琳指點,有幸贏得香港區冠軍,晉身巴黎的決賽。我畢業後亦先後得到Sniper Chau、Michelle Tam和文立等師兄姐幫助。」他深深體會校友強大的支持,希望身體力行延續這份精神。
江振鴻在基層家庭長大,成長階段沒有生命導師,也不知自己將來想怎樣,最後跟隨主流價值成位一位專業人士,在四大會計師樓工作,直到後來成為創投基金的投資合夥人,到處接觸新興產業的企業家,每天都闖進未知的領域,頓然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現時他樂於回母校擔任導師,分享人生經驗,為師弟妹解惑。
「青春是創業的本錢,就算碰了釘也可以重新出發。最好趁在學的日子結識不同學系的朋友,主動向教授和朋友分享創業的意念,甚至一起實踐新構思。」
話畢,他提起行李趕赴內地展開商務行程,眼神沒有一絲倦意。
文/資訊處 Jenny Lau本文出自中大主網頁(201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