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的徽號是其簡稱「中文系」三個毛筆字,不說不知原來是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墨寶。事緣在2002年,由盧瑋鑾教授捐出藏書及研究資料而成立的「香港文學研究中心」邀請饒公題字。題字上除了有中心的全稱,還包括其管轄單位「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九個大字。約十年後,中文系需要重新設計徽號,系主任何志華教授想起了這幅題字,便截取當中「中文系」三字加以製作。
這筆畫簡單的三個字之所以一直令何教授念念不忘,是因為愈簡單的字往往愈難寫出韻味,饒公卻寫得古拙典雅,氣韻生動。「饒公以帶有隸意的楷法書之,結體古樸,用筆厚重,字字千鈞,穩如泰山,同時也不失活潑生動。」何教授分析道。
厚重主要體現在「中」字,當中一豎的楷書寫法通常以提筆結尾,營造刀鋒氣和銳利感。饒公卻一反常規,以重筆收結,暗喻中文系穩重持平、不走偏鋒的傳統。活潑則體現在「文」字的一撇一捺,左右收筆略向上挑,整個字如千年老藤,蒼勁挺拔,同時又展現活潑大方的韻味,集書卷氣與靈氣於一身。
背景加上的紅色線框是練習書法常用的「米」字格,除了呼應書法主題,也營造出立體感,彷彿將三個字推向前。墨黑之外添上鮮紅也令整體設計更亮眼。
三個毛筆字更製成立體凸字,嵌在中文系辦公室門前一幅玻璃牆,以直書排列。旁邊按中文匾額的傳統書寫方向,自右而左橫書學系全稱。而英文全稱則在下一行逆向自左而右書,配以跳脫的鮮橙色。這一招牌設計延續了饒公穩重與活潑並重的題字風格,也透露出中文系期望為傳統國學帶來新鮮氣象的願景。
Christine N.
本文出自《中大通訊》第515期(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