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渴望延長壽命,享受生命種種歡愉。對長生的追求,或化為騷人墨客的嘆喟、丹道養性延命的修持,或帶來醫學的突破。與先輩相比,現代人確是長壽,出乎意料地,香港更為長壽之都,男女的平均壽命近年高踞全球第一。
長壽應是福份,但它亦帶來不少隱憂。「大家總是把長壽與生活質素劃上等號,它們其實是兩碼子事。」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中大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稱。「眼前儘管美好,社會絕不能忽視人口老化的危機。」
教授口中的危機,就是衰老。「簡單而言,衰老是老年的一種表徵。患者身體脆弱、行動遲緩,健康風險也較高,容易跌倒、殘障、入住醫院或院舍,甚至死亡。」
胡教授並提出人們對衰老的誤解:「香港及各地政府皆以靜觀其變的態度應對衰老問題,這是謬誤──與大部分疾病不同,衰老不能透過藥物治癒,而必須從生活入手,扭轉乾坤。表徵出現後才糾正是治標不治本。」她解釋,本港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中,約有六成五人出現衰老症狀。由於本地公營醫療的收費近乎全免,被動應對衰老問題會增加長者對醫院的需求,令醫療系統百上加斤,服務質素下降。
為力挽狂瀾,教授與賽馬會流金匯攜手合作,解決衰老和衍生的社會問題。胡教授及團隊花上一整年縝密研究,為長者們量身定制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
為測試活動效果,團隊邀請一百二十七位五十歲或以上、已出現前期衰老徵狀的長者參與研究。當中六十一人歸入對照組,其餘六十六人則分配到實驗組,後者需要接受為期十二週、每週兩次的預防活動。這些由研究團隊精心設計的活動,分為三大類別:
小組運動──一小時帶氧和阻力運動,訓練中會使用橡根帶、啞鈴、踏板等簡單鍛鍊工具,改善生理機能。
認知訓練──團隊設計了十五個互動觸屏迷你視頻遊戲,以訓練記憶力、專注力、執行力、靈活性和視覺空間感,訓練為時三十分鐘。
棋盤遊戲──以「拉密數字牌」、「德國心臟病」、「璀璨寶石」和「大爆格」等桌上遊戲,加強大腦功能和促進參加者互動。遊戲時間亦為三十分鐘。
十二週活動後,胡教授利用多種測量法,評估參加者的身體和認知功能。她發現,實驗組的長者身體機能大幅改善,約九成參加者平衡力有所提升,可單腳站立十秒以上;七成一人的肌肉耐力顯著改善,可在十三秒內完成五次椅子坐站。至於認知方面,大約六分之一參加者的大腦額葉執行功能提升,神經及心理方面的表現亦十分出色。相反,對照組的認知功能完全沒有改善。「整體而言,逾八成參與長者得以從『前期衰老』逆轉至『非衰老』的狀態。這意味着預防活動能夠大大減少衰老症狀,例如無緣無故的體重減輕、疲憊、肌肉無力和行走困難。」
「預防衰老活動效果卓著,」胡教授續道:「許多長者在計劃後變得更加快樂、更有活力。他們會主動與人交流,並養成做運動習慣。這不就是對抗衰老的重要因素?」
逆轉衰老的概念,至今仍未深入主流醫學,胡教授坦言,前路崎嶇難行,要做的事還有許多。「除了尋覓資金和進一步研究,加強政府意識及向本地醫生宣揚預防衰老的重要性,皆是刻不容緩——很多醫生對衰老只是一知半解。」
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全球步入老齡化。隨着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家投放大量資源應對人口老化,香港也應見賢思齊,覺悟來者可追,而多元化預防衰老活動就是一重要里程碑。胡教授最大的願望是守護銀髮一族,令他們在人生的暮年綻放光芒。「重要的是優雅地老去。」她說。
Ronald L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