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之韻醫生充滿自信,落落大方,她不但是知名的兒科醫生,更從事與兒科有關的教學、研究、社會服務等。
洪醫生1994年考獲菲臘親王獎學金負笈劍橋修讀臨床前醫學課程,並於1997年以一級榮譽畢業。後來她回港入讀中大醫學院接受臨床訓練,於2000年以榮譽學位畢業。2009年,她和硏究團隊發表了全球首項關於兒童接受骨髓移植後,有證據顯示骨髓幹細胞有機會轉化成腎臟上皮細胞的研究報告,贏得Circulating Nucleic Acids in Plasma and Serum第六屆國際會議的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洪醫生是私人執業的兒科醫生,擁有自己的兒科診所,她也是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在其診所為醫學生提供兒科臨牀培訓,並且代表香港兒科學院於香港兒童醫院擔任新生嬰兒急救課程的亞洲區教鍊。洪醫生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行醫時,曾任協助患癌兒童的生命小戰士會醫務顧問。她亮麗的履歷,使她獲選為2015年十大傑出青年之一,以及於2017年當選中大逸夫書院校友會第一屆「逸夫之星」傑出校友之一。
洪醫生於研究及教學皆秀出班行,但她始終最愛懸壺濟世。
「我很喜歡小孩子;他們需要大人悉心的培育。假若你能診治好初生嬰兒的疾病,那影響是相當深遠的。」在她第一個月行醫時,遇到一名血糖水平偏低的初生嬰兒。本來血糖低一點點並不是致命的病徵,但當洪醫生檢查嬰兒大腿時,竟然感覺不到脈搏。洪醫生立即聯絡兒科心臟科莫子楓醫生進行心臟超聲波掃描,確診嬰兒患上可致命的『大動脈斷裂』症,並且轉院到瑪麗醫院在出生當晚施行緊急大動脈血管重整手術。「兒科醫生要時刻保持警覺。你付出多少,你的滿足感就有多少。」
洪醫生認為稱職的兒科醫生必須為兒童的福祉努力,要有說真話的勇氣,即使可能會惹父母生氣。要治療孩子,很多時候須先與父母溝通。病童的病徵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兒科醫生的職責就是發掘表徵以下的真相,對症下藥。
她今天也能做到這點,全因中大良師的指導。
「我在中大碰到很多好老師,當中一位就是阮文賓教授。阮教授告訴我兒科醫生要像『診斷機器』,隨時能看出病人患的是甚麼病。另一位就是梁廷勲教授。他曾經午夜十一時半陪伴我巡視病房。我的病人中有一名發高燒的兩歲幼童,我便請教梁醫生有何對策。他看一看X光片,即診斷該兒童可能患上肺炎鏈球菌引致的腦膜炎。我的老師向我展示了良醫如何快速斷症,拯救寶貴的生命。」
洪醫生認為香港兒童最需要的就是自由、空間、休息、運動,還有就是父母的關懷。
「小時候,我有發白日夢的空間和時間,但現在孩子的時間都給課外活動充塞了。教育制度側重學術成績,兒童被迫提早學習本屬高年級的知識。所有人都要循同一條路走,忽略了個性。
「小童不斷補習,其好奇心必定被磨滅。我認為學生要懂得尋找問題,而不是死背書或通宵達旦的讀書。」
她以小女兒為例補充道:「她早上八時前便要到校,回家已是下午三、四點。如果她小睡一會,五時做作業,六時洗澡,哪裏還有玩的時間呢?如此刻板的生活只會減低學習動機,生活枯燥無味。這樣對小孩子不行,對成年人也不行。」
洪醫生認為兒童的態度比學術水平重要。
「對我來說,孩子學了些甚麼不是最要緊的;他們的態度才是關鍵。我重視女兒是否尊重師長,是否負責任。我希望她們能發掘興趣,然後追尋到底。我也希望她們有勇氣克服困難。」
洪醫生的育兒方法深受其父母影響。他們告訴她當不上醫生也沒甚麼大不了,縱使那時她正修讀醫科。父母與她有事總可坦率商量。故此洪醫生和女兒也是如此相處。
「我希望女兒正直、仁慈、有同情心、合群。這些優點比知識重要。」
洪醫生不相信「贏在起跑線」這句話。「你可能比其他人弱,但總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也不一定時時勝過別人。」
可能要教養完美的小孩,首要條件就是容許孩子不完美。這聽起來似乎自相矛盾,但父母必須記住小孩和自己一樣都有短處。只要父母時刻陪伴和鼓勵子女,他們必定能克服人生的挫折,做到最好,活得精彩。
文/資訊處 Eliza Chan.
圖/Eric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