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執筆之時,全球確診宗數突破三百十萬,死亡人數逾二十一萬,實在令人黯然神傷。更教人意想不到的,是疫症蔓延至動物,2月底,香港出現全球首宗狗隻對新冠病毒呈弱陽性,及後本地和比利時續有狗和貓被「感染」。4月5日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四歲的雌性馬來亞虎亦中招,4月底再傳來美國兩隻家貓對該病毒呈陽性,教一眾如筆者般愛毛孩子如命的飼主憂心忡忡。
即使是人類,現時也未有針對性的治療藥物,若寵物染病了,怎辦?隨即謠傳寵物會傳播病毒,會不會出現棄養潮?等待領養的貓狗恐怕無人問津,流浪街頭的毛孩子命運更堪虞!
不幸地筆者的憂慮應驗了!黎巴嫩電視台於2月29日曾錯誤報道,貓狗可傳染新冠病毒給人,雖然事後更正,但已引發民眾恐慌,街頭湧現大批被遺棄貓狗,甚至有人在街上放置有毒食物,企圖殺害貓狗以減低傳染風險。網上社交平台亦有多張狗狗中毒後痛苦掙扎、吐出白色泡沫的可怕圖片。
回看香港,根據政府統計處去年6月出版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66號報告書》,全港住戶飼養二十二萬一千隻狗和十八萬四千一百隻貓,合共為四十萬五千一百隻,還未計算兔、鸚鵡、雀鳥等其他寵物,以及在救援組織等待領養的、流浪街頭的,為數不少,問題不容忽視。
浪浪的身影在中大校園亦常見,筆者就經常在大學行政樓附近看到一隻黑色的貓兒閒蕩。在新亞書院樂群館-梁雄姬樓外新亞坊豎立了木牌,提示有貓隻出沒,請慢駛。這些浪浪在疫情下的生活和動向,備受關注。
醫學院1月初疫情開始時即在其臉書專頁增設《抗疫你要知》,提供防疫資訊。何鴻燊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教授為政府抗疫督委員會專家顧問,他在2月29日的《抗疫你要知‧毛孩篇》澄清:「不論沙士、中東呼吸綜合症或新型冠狀病毒,都無證據顯示狗或貓會受感染,或會成為病毒傳人的途徑。
「有關對病毒測試呈弱陽性,不等於該狗隻已受感染,有可能是患者的飛沫沾染到環境或狗隻身上,最終需透過為狗隻抽血檢驗是否有抗體。」
隨後世界衞生組織、世界動物衞生組織及世界小動物獸醫師協會也分別發表聲明,指出無犬貓可感染或傳染新冠肺炎之證據。
如專家所述,新冠肺炎迄今是人傳人為主,貓狗因與確診飼主緊密接觸,致使口腔或鼻腔沾到病毒。那應是「沾染」,不是「感染」。差之毫釐,繆以千里,一字之差,足讓對我們不離不棄的毛孩背上播毒之罪,有的更賠上性命。
新冠病毒對毛孩子的影響,有待專家學者研究。刻下飼主莫不力保自己和毛孩免受新冠病毒侵襲。我家喵星人不愛出門,少了一重顧慮。汪星人習慣每天散步,又喜東嗅嗅西嗅嗅的,有的飼主就在遛狗時,替主子戴上口罩,甚至穿上保護衣,但有獸醫認為狗口罩作用不大。
在《毛孩篇》中,許教授說飼主應採取下列保護措施:
各動物健康網和組織亦提供各項防疫貼士,綜合整理,包括盡量減少遛狗時間,而期間要與其他人及動物保持兩米距離。回家後立即用清潔用品沖洗,或抹擦狗狗的毛髮和四爪。如非必要,取消獸醫預約。
此時此刻,不免多用稀釋的漂白水加強清潔家居,但對毛孩子又會造成潛在危險。漂白水含氯和酚,毛孩子貼地而睡,且會舔地板,長期吸入殘留的漂白水,對肝臟、腎臟會有損害,甚至出現貧血,易患上癌症等問題。
加強清潔不難,倒是減少親近寵物不易。在此要先說一個親身經歷。我家其中一隻貓兒自小就是宅女,總愛躲到家中一角或櫃內,討摸不易,更遑論「吸貓」(把鼻子湊到貓咪身上,然後猛然一吸)。去年牠生病了,要做手術,並留院觀察兩天。手術後翌日到獸醫院看牠,獸醫助理跟我說,貓貓怎樣都不肯進食。怎知,當我遞上食物,牠火速吃光光。待我離去後,牠又絕食了,獸醫無奈地讓牠提早出院。
只是短時間的分開,我那不愛親近人的貓兒也如此,向來愛親近人的狗狗,與飼主同一屋簷下,卻莫名其妙地被冷落會怎樣?
我明白專家從防疫角度出發,建議飼主縱使沒有不適,此段期間最好減少親近寵物。然而,毛孩子不會明白飼主「保持社交距離」是為了彼此的安全,刻意的疏遠會讓牠們感到被拒絕,焦慮油然而生,關於寵物被遺棄後焦慮、產生極端行為的新聞屢見不鮮。
記得多年前有部日本電影《我和尋回犬的十個約定》,其中一項約定就是「請記住,你有你的工作、娛樂和朋友,但我就只有你」。
看到這一則新聞:荷蘭4月8日再安排包機到秘魯,接載滯留當地的歐洲遊客回國,數百名歐洲遊客在首都利馬排隊登機,有德國遊客表示,放棄直接返德國改為搭荷蘭的包機,是因為可以容許他們帶同愛犬上機。
在「居家令」、「封城令」、「限聚令」下,我們幸有毛孩子相伴,聊以慰藉,紓解鬱悶心情。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困在家中的人尋求毛孩子作伴,近期關於領養和寄養貓狗的查詢急升三百倍。疫症無情,人與寵物有愛,互相療癒,度過疫境。
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