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ulation

Legend of the Birdman


萬聖節剛過不久,不知大家有沒有在街上遇到裝扮成蜘蛛俠、蝙蝠俠的大、小朋友?這種人和動物元素結合的想像不僅出現在西方,在中國也有着相當悠久的歷史。適逢文物館正舉行「有鳳來儀:湖北出土楚文化玉器」展覽,展出多件充分展現先民想像力的先秦玉器,我們不妨從這件湖北棗陽九連墩1號墓出土的戰國玉器說起。

這件玉珮最搶眼的特點當是人面上的鳥喙和那對收起來的翅膀,仔細看的話,我們還能看到鳥爪呢!雖然這也是種人鳥合一,但這種形象和橫掃奧斯卡的電影《飛鳥俠》並不同名──在中國文獻中,這種生物名叫「羽人」。

羽人,亦名飛仙,有鳥首人身或人首鳥身者,也有像此件一樣,為人、鳥、虺、獸的合體。這種形象早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中已有發現,在先秦到漢代的墓葬中更是多有出土。除玉雕外,羽人亦常見於墓室壁畫、漆器彩繪、畫像石等。東漢王逸《楚辭章句》云:「《山海經》言:有羽人之國,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說明古人把鳥類的羽毛和飛翔能力聯繫到成仙得道、享有永生。

不過從出土資料看來,羽人們縱然長生不死,生活可不全是逍遙自在。羽人一般被認為有引魂升天的作用,因此在墓葬中可謂身影處處。此外,他們經常被描繪成正在馭龍、騎鹿、架雲車,或是侍奉在西王母身邊,在仙庭上演奏美樂、撐舉華蓋等等。可以想見,羽人的工作還是挺忙碌的。

有學者認為有翼仙人這種想像是從埃及、米諾、巴比倫、希臘、印度等地經中亞阿姆河流域傳入中國,也有學者認為其脫胎自中國本土的東夷神話,現時學界對此依然莫衷一是。但不論是羽人,還是阿述文明的阿普卡魯(Apkallu)、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Icarus)的故事、基督教文化的天使、印度教和佛教的迦樓羅,形形色色的鳥人傳說都告訴我們,天空是不同文化人類的共同嚮往。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No. 506, Newsletter in Nov 2017.

Tags
文物館 玉器 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