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letter No. 523

# 5 2 3 | 1 9 . 0 9 . 2 0 1 8 Redefining 新 學年拉開序幕,中大校園迎來逾四千本科新生。 對新鮮人而言,未來數年最在意的事情之一必定 是成績表上代表「平均績點」的GPA。然而,中大 校長 段崇智 教授在9月3日的本科生入學典禮致辭上,卻敦 促新生着眼不一樣的GPA。 放眼世界( G lobal Perspective ) 段教授首先闡述字母 G 代表的世界 視野( g l o b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我們同住地球村,是世界公民。面對  錯綜複雜的難題,只有以跨學科和跨地域的集體智慧、努力 和協商才可解決。因此大學教育最關心的是如何培育學生 的公民責任感、廣闊的國際視野,以及扎實的地方經驗。」 他接着簡介大學在這學期新設的通識課程—「21世紀全 球公民的重大挑戰」。課程由八位中大名師引導學生認識 及分析八個現今世界面臨的迫切挑戰,包括 梁美儀 教授的  「全球挑戰與世界公民」、 劉雅章 教授的「全球暖化的真 相」、 林漢明 教授的「糧食危機與永續農業」、 朱明中 教授 的「核能的戰爭與和平」、 麥高登 教授的「文化衝突與恐 怖主義」、 黃洪 教授的「富裕社會的貧窮」、 伍美琴 教授的  「城市與空間:都市化的爭議」,以及 蒙美玲 教授的「大數 據和人工智能:人類社會的未來?」。 「大學生應當了解這些挑戰的複雜性,並好好思考身為世界 公民的責任所在,多與主修不同學科的同學討論改善世界 的可行方式,就會漸漸發現,自己可以做到的事,遠比想像 中多。」段教授說。 正向思維( P ositive Mindset ) 科學研究顯示,正面積極的人在生活多方面都較消極者優 勝,包括身體和精神健康、工作表現、人際關係和抗逆能 力等。樂觀與否並非先天決定,而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習 得。鑒於心理健康對個人成敗的關鍵,大學在本學期推出 另一門全新通識課程,名為「豐盛人生:正向心理學的理 論與實踐」,開放予所有中大本科生報讀。GPA第二個字 母代表的,正是課程希望賦予學生的正向思維(positive mindset)。 課程由心理學系和通識教育部合作開辦,由臨床心理學家 作導師。據段教授介紹,課堂內容結合理論與實踐,透過 大量練習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模式,強化 正面人生觀,發掘品格強項,以更堅強的心面對逆境。 段教授還分享了一則減壓竅門:「遇到任何壓力或感到沮 喪時,不妨在校園四處漫步,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大自然 賜予我們的一切。科學研究證明,常存感激之心對健康有 益,亦會令成功來得更易。」 求同存異( A ppreciation of Cultures and Differences ) 最後的字母A代表欣賞和接納各方文化(appreciation of cultures and differences)。段教授鼓勵新生多與不同種 族、文化、社會背景、語言的人交往,多結交與自己觀點、意 見、信念迥異的朋友。「在大學裏,你們有充分的機會,與背 景經歷各異、而又年紀相若的朋友交流,是不可多得的學習 經驗,你們將會更能明白和欣賞人生的多采多姿。」 事實上,典禮當天席上新生中,有六百多位是經非聯招計 劃錄取的非本地生,都是在國際或當地認可考試中成績優 異之輩。他們除來自內地三十一個省市、澳門及台灣外,還 有加拿大、埃及、法國、印度、印尼、意大利、哈薩克斯坦、 吉爾吉斯坦、馬來西亞、摩洛哥、荷蘭、南韓、斯里蘭卡、 泰國、俄羅斯等二十九個國家及地區。孟加拉、巴西、毛里 求斯、斯洛伐克共和國及越南更是首次有學生入讀中大本 科課程。 「多與其他人溝通,聆聽與自己相左的意見,虛心學習,這 是學習和成長的不二法門。如果讓偏見騎劫了理性討論, 我們便無法從校園的多元文化中獲益。我們應合力創造多 元共融的環境,而非讓分歧變成隔閡。」段教授說。 重 新 定 義

RkJQdWJsaXNoZXIy NDE2Nj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