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ER

CUHK LogoHKIER Logo
Journal of Basic Education



小學環境教育的取向:課程範式之觀點

1993.第4卷第1期(Vol. 4 No. 1).pp. 69–75
 

小學環境教育的取向:課程範式之觀點

Approaches of Primar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Views of Curriculum Paradigms

李子建(John Chi-Kin LEE)

摘要

在學校推行環境教育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Tbilisi會議的五個環境教育目標類別為:一、覺醒;二、知識;三、態度;四、技能;五、參與。要推行環境教育,Lucas(1980)建議以三種不同進路考慮,這些進路分別為認識環境、在環境中學習和關心環境,它們大體上反映不同課程範式及引申的環境教育模式之假設和取向。

根據哈巴馬斯(Habermas)的分析,課程範式大致可分為技術性範式,實用性探究範式及批判範式(Carr & Kemmis, 1984; Schubert, 1986)。技術性範式的興趣在於控制,因此這種範式不只關注控制學習環境,以便學習者獲得可欲的學習,也兼顧計劃的學習經驗。實用性探究範式主張課程為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其論者認為教師與學習者在課程事件(如內容的選擇和教學)裏均享有權利和地位。批判範式論者則主張課程作用為使學習者透過教育性實踐(praxis)得到解放。以環境教育的進路而言,認識環境較接近技術性範式的取向,在環境中學習會較符合實用性探究範式及其引伸的「生態政治」模式和「地球教育」模式之理想,關心環境則與批判取向及其引伸的「行動研究和社會性批判」模式較為協調。

小學教育可視為啟蒙教育,亦是中等與高等教育的準備教育。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知發展,就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分析,大體上是屬於具體運思階段;而道德發展的層次,則處於由他律時期邁入自律時期的過渡。如果從兒童的認知和道德發展階段考慮,小學環境教育的取向應較強調覺醒、態度及知識等目標,技能及參與則較為次要。 Engleson(1985)認為初小階段的環境教育應著重覺醒和正確態度的培養,高小階段則應強調知識的掌握和正確態度的培養。由於一般兒童的心智尚未成熟和未具備充足的批判能力,強調兒童自主性的「批判」模式,似乎不適合為小學環境教育的主流取向,反而重視知識,態度和技能培養的技術性模式,以及著重兒童在環境中學習和獲取經驗的實用性探究模式,會較適合小學教育工作者採用。

Abstract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