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分享

網誌園地


Section Icon_nurse thumbnail-01(website)

護說護話:當護士成為病人(一)  (廖慧嫺女士)

2019年08月01日

護士也是人,也會有倒下的時候。 還記得那一天早上,自己一個人提著一個小包,裏面只放著一套睡衣和簡單梳洗用品,便由第一城的家向著醫院方向走去。晨曦初露,路上兩旁樹影婆娑,心情挺輕鬆的。因為醫生告訴...

護士也是人,也會有倒下的時候。

 

還記得那一天早上,自己一個人提著一個小包,裏面只放著一套睡衣和簡單梳洗用品,便由第一城的家向著醫院方向走去。晨曦初露,路上兩旁樹影婆娑,心情挺輕鬆的。因為醫生告訴我這只是個簡單的小手術,用內窺鏡方式進行,傷口也只會是三個小孔,住院兩三天便可以回家。為此,我只是告訴了我的上司JP一人,父母和家人都給隱瞞了。但這一趟走去,結果換來……一個「長期病患者」的身份,彈指一揮原來已經過了廿多個年頭。

 

JP在我手術後第二天下午來探望我,發覺我神志不清,滿床都是嘔吐物,連忙叫喚護士來幫忙。結果我再次要躺在手術台上,由院長親自為我操刀。事後,JP奇怪我為什麼不按鐘叫喚護士,我告訴她當時實在無氣無力,覺得自己靈魂好似出竅,身不由己。

 

自此之後,當要出出入入住院的時候,我都非常害怕入住私家病房,因為有那種被丟失在孤島的感覺。

 

第二次手術後,院長給我一個叮囑,若要再做手術,必定要由他來操刀。這一說,最初的幾年時間,我什麼地方也不敢去,什麼食物都不敢亂吃,什麼運動都不敢做。更加時時禱告希望院長一定要長命百歲,不然的話,誰來醫治我?

閱讀更多
Kitchee

12 秒  (馮康醫生)

2019年07月30日

上星期三(24/7),傑志邀請應屆英超盟主曼城來港作友誼賽。比賽前一晚,我獲邀出席了傑志舉行的慈善晚宴。期間,曼城的行政總裁分享了他對職業足球營運的看法和體驗。 總裁分享時首先拋出一堆統計數字,指出足...

上星期三(24/7),傑志邀請應屆英超盟主曼城來港作友誼賽。比賽前一晚,我獲邀出席了傑志舉行的慈善晚宴。期間,曼城的行政總裁分享了他對職業足球營運的看法和體驗。

 

總裁分享時首先拋出一堆統計數字,指出足球為什麼是全世界最多人觀看及參與的體育項目。足球成為了全人類跨越種族、宗教、文化的共同語言。他分享了一段短片,紀錄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的一個聖誕,敵對雙方在戰場上踢起足球,直到鳴金收兵的號角響起,足球帶來了歡笑,還有短暫的和平!

 

總裁還分享了一張照片,一位守門員從龍門的網底拾回剛打破他十指關的足球。總裁問:「守門員把球拾回交給隊友在中圈重新開球,一般需要多少時間?」「12 秒!」守門員必須在 12 秒內收拾好失落的心情,重新奮發,集中精神,整理鬥心,準備撲救對手下一輪的進攻和射門。成功的守門員必須具有最堅毅的鬥志、最頑強的抗逆能力。

 

總裁最後問一個問題:「甚麼時候放棄?」他播了另一段短片,是曼城破紀錄在英超聯一個球季(2017-18)取得 100 分的最後一場比賽,對手是修咸頓。比賽到了最後一分鐘,曼城才射入奠定勝局的一球,並以這球破了紀錄。總裁說:「答案很簡單,永不放棄!」

 

此一刻,無論大家在追求什麼,永遠不要放棄!

 

圖片來源:傑志

閱讀更多
20190725

醫療新領域:初心之旅  (胡志遠教授)(刊登於 AM730)

2019年07月25日

最近參與了吉布提和緬甸醫療人道救援外訪的工作,當中感觸良多。對香港人來說,吉布提是一個陌生的國度。它位於非洲東北角,扼紅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可是在經濟方面,由於全球暖化,近年國內全部...

最近參與了吉布提和緬甸醫療人道救援外訪的工作,當中感觸良多。

對香港人來說,吉布提是一個陌生的國度。它位於非洲東北角,扼紅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可是在經濟方面,由於全球暖化,近年國內全部河流急劇乾涸,曾經興旺的畜牧業和農業相繼衰落。人民生活困苦,八成年輕人失業,人類發展指數屬全球最低水平。醫療基建嚴重缺乏,多年來需要國際包括中國醫療隊的援助。
 

大家可能不知,緬甸在五十年代曾擁有亞洲首屈一指的醫學院。但隨後政局動盪、內戰不斷,大量醫學人才離開家園,到了當時相對落後的香港和新加坡發展。由於多年來與國際醫學界斷絕聯繫,以致醫療設施和技術水平大幅落後。近年緬甸逐漸對外開放,當地醫學界十分珍惜任何國際交流的機會,每逢有外國專家參與的研討會,當地醫生都會熱烈參與。

這兩個國家的醫學發展,跟香港有甚麼關係?醫學的發展,與社會、經濟和政治,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全球首50位醫學院中,當中只有5所在亞洲。香港更是亞洲唯一擁有兩所頂尖醫學院的地方。香港醫學界多年來能有長足的發展,既得益於蓬勃的經濟和穩定的社會,也有頗豐富的國際經驗和積極的對外交流。

可是,隨著鄰近地區經濟快速發展,香港在醫療技術和人才的全球競爭中,能否保持領先的地位和維持高水平的服務質素,在現時動盪的社會環境中,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中文大學醫院除擔綱醫療改革的先行者外,也肩負了培育醫學界未來棟樑的使命。我期望這些未來的接班人既懷著醫者的仁心和高超的醫術,也擁有高瞻遠矚的領導能力和全球視野,以面對未來的挑戰。這也是我們在中大醫科課程成立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組別的初心。

閱讀更多
Doctors Burnout 2 (002)

Burnout (馮康醫生)

2019年07月22日

Burnout 這字應該怎樣翻譯呢?如果譯作「蠟炬成灰」,那就太慘了!何況工作上的燃燒,就未必有淚。Google Translate 譯作「倦怠」,並解說:「職業倦怠是一種情緒化的狀態」。 七月上半個月,幾份權威的學術及顧問期刊...

Burnout 這字應該怎樣翻譯呢?如果譯作「蠟炬成灰」,那就太慘了!何況工作上的燃燒,就未必有淚。Google Translate 譯作「倦怠」,並解說:「職業倦怠是一種情緒化的狀態」。

 

七月上半個月,幾份權威的學術及顧問期刊,包括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 Lancet, King’s Fund, McKinsey, Medscape,不約而同都刊登了以 burnout 為主題的文章,討論醫生的倦怠。其中 Lancet 更報導了北京一位才 32 歲的眼科醫生,發著燒 6 天仍然連續上班,結果突然猝死。Lancet 亦報導了2018 年美國一項統計,78% 的醫生曾經歷倦怠;而根據2019 年英國醫學會的統計,80% 的醫生處於倦怠高度風險狀態。我不知道醫管局有沒有調查香港公立醫院的情況。

 

似乎倦怠在醫生界別裡已經變成流行病!在世界衞生組織今年 5 月頒布的國際疾病分類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第 11 版 (ICD-11),倦怠已經可以列作醫療診斷,儘管還未算是一種疾病,但就被確認為一種職業現象。ICD-11 指出倦怠綜合症的診斷包含三個主要元素:(一)感到失去精力;(二)對工作產生負面情緒;及(三)專業能力下降。醫管局近年來醫生流失率偏高,有多少和醫生的倦怠有關係?

 

HBR 的文章指出倦怠有 6 個主要成因:工作量超過能力、無力感、補償不足、缺乏團隊支援、不公平、價值錯配。因此,倦怠不能單從個人層面解決,必須處理好體制和機構的問題。

閱讀更多
Digging for Pine Nuts

尋找「松果」  (馮康醫生)

2019年07月16日

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的胡令芳教授要成立「小松隊」,尋找松柏的果實,設計令長者生活得更開心舒適的建築城市環境。項目涵蓋城市設計、基礎建設、開放空間、建築環境和自然空間。在7月13日舉行的研討會與工作...

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的胡令芳教授要成立「小松隊」,尋找松柏的果實,設計令長者生活得更開心舒適的建築城市環境。項目涵蓋城市設計、基礎建設、開放空間、建築環境和自然空間。在7月13日舉行的研討會與工作坊中,我和參與者探討了「長者健康與建築環境」的題目,分享我們在中文大學醫院設計的經驗。

 

Institute of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最近提出長者友善的醫療體制,必須照顧到四個 M字頭的主要元素。第一個 M 是行動 (Mobility),確保長者每天安全地自如行動;第二個 M 是精神 (Mentation),預防及治療認知、情緒及精神錯亂的問題;第三個 M 是健康目標 (What Matters),以此協調全面的醫療護理照顧;第四個 M 是藥物 (Medications),理順及避免不必要的藥物。

 

我嘗試把這四個主要元素,切入到醫院的建築環境及資訊系統設計,探討醫院設計在空間、光線、色彩、路徑、指引、安全、私隱、流程、運作系統各方面的考慮。但要建立長者友善的醫療體制,不能單看醫院,家居、房屋、社區及基層醫療更加重要。胡教授指出長者健康問題的重點不在慢性病,而在身體機能的逐漸衰退減弱。要解決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就不能單靠醫院,甚至醫療體制,建立令長者健康快樂的社區居住生活環境,才是上策。

閱讀更多
20190711

醫療新領域:電子病歷  (馮康醫生)(刊登於 AM730)

2019年07月11日

智慧醫療的核心是電子病歷紀錄。這方面,香港一點也不落後。現時,香港居民任何時間到任何一間公立醫院及門診看病或接受治療,醫護人員都可以即時查看病人的病歷紀錄,吃過甚麼藥、做過甚麼手術、過去的身體檢查結...

智慧醫療的核心是電子病歷紀錄。這方面,香港一點也不落後。現時,香港居民任何時間到任何一間公立醫院及門診看病或接受治療,醫護人員都可以即時查看病人的病歷紀錄,吃過甚麼藥、做過甚麼手術、過去的身體檢查結果等。
 

最近幾年,政府在醫管局建立的電子病歷紀錄基礎上,開發了「醫健通」電子健康紀錄平台,使公私營醫療機構及專業人員可以互通病人的健康紀錄。醫療信息互通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檢查,加強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促進病人診治的成效。這在全世界很少地方可以做到。

電子病歷紀錄給予醫護人員很大的幫助,是不是就令他們快樂一點?這卻不一定!最近讀到兩份報告:一份是史丹福大學的調查,訪問醫生對電子病歷紀錄的意見;一份是美國全國醫生過勞、情緒低落、自殺的調查,訪問醫生的意見及體驗。史丹福的調查發現,約40%醫生認為電子病歷最大的作用是儲存數據,認為有臨床價值的少於10%。有關醫生過勞的調查發現,60%是因為過量的行政工作,30%是因為電子病歷紀錄!

電子病歷對醫生的臨床決策似乎還沒有達到十分有用的階段,卻帶來很多額外的工作壓力。那麼,怎樣才可以使電子病歷真正帶來「智慧醫療」?我想有三方面:(一)醫院資訊系統設計必須緊扣臨床運作流程,不能行政主導;(二)提供支援人員協助醫生作數據處理、分析及臨床決策;(三)讓病人分享並擁有自己的病歷紀錄,促進與醫護人員的互動。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