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UHK - 《一人一故事》
 

《一人一故事》

2010年9月16日,香港電台, 一分鐘閱讀,李怡 http://app1.rthk.org.hk/elearning/1minreading/

香港新聞界是許多人嚮往的行業,過去有人稱記者為"無冕皇帝",西方把新聞工作稱為第四權。 

新聞工作揭發社會黑暗,防止政商界欺騙人民,帶給公眾知情權。新聞工作有機會目睹許多歷史時刻,有機會接觸名人,比許多行業有更豐富的人生經歷。但傳媒人又往往讓社會上很多人又愛又恨,記者會被人指為"扒糞者"、"狗仔隊"。新聞界表面受尊重,但不大有真正朋友,見證重大事件的時刻也難免有歡喜憂戚。 

最近,香港中文大學和新聞教育基金集合本港141名新聞工作者聯袂出書,透過141個採訪故事,讓讀者一窺新聞人的掙扎苦樂。 新書名為《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包括有"攝錄人語"、"災難現場"、"道德反思"、"記者苦樂"等16個章節。參與的新聞工作者中,有傳媒機構老總,有前線記者,也有已轉行從事教書的大學講師,他們一人一故事,講述了採訪背後的內情、辛酸、感想和感人故事。






141傳媒人寫《一人一故事》
(2010年7月10日,星島日報,每日雜誌,A16)

中文大學罕有地集合本港一百四十一名新聞工作者聯袂出書,新書名為《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由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見圖)任主編,參與的新聞工作者中,有傳媒機構老總,有前綫記者,亦有已轉行從事教書的大學講師,他們一人一故事,講述採訪背後的內情、辛酸、感想和感人故事。 蘇鑰機稱,該書是一個新的書種,集啟發性、資訊性、娛樂性於一體。「古仔短、生動、易明,從書中可以看到香港記者有抱負,有堅持,大學生、中學生都應看,從中學習怎樣看社會,看人生,看政治。」 

蘇鑰機坦言,撰寫他們真實的採訪故事,除了幫助讀者認識新聞界、並傳承工作經驗,希望成為新一代傳媒人入門必讀。「新聞界成日被人罵,說寫的東西假、煽情,我希望這本書可以讓讀者了解新聞界,並將新聞界的工作經驗傳承下去。」該書售後盈餘,將全數歸入新聞教育基金作教育用途。 

《一人一故事》第一版印製了兩千本,售價為九十八元,蘇表示,有信心很快會再版。他指出,會向中大新聞系學生推薦該書,學生通過中大集體訂購此書可享六折優惠,傳媒界則可享七五折優惠。蘇稱,今年年底還會有一本新書面世,新書主要講述香港近幾十年的新聞大事件,書名擬定為《發掘大新聞》。 






新聞背後 141個採訪故事
(2010年7月10日,香港經濟日報,採訪手記,A10)

新聞工作者站在社會最前綫,所見所聞真實。新聞背後,他們的工作故事又是如何? 

中大夥新聞教育基金出書
中文大學和新聞教育基金聯手出書,集結141個採訪故事,讓讀者一窺新聞人的歡喜憂戚。 

名為《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圖),有「攝錄人語」、「災難現場」、「道德反思」、「記者苦樂」等16個章節,共141篇小故事,全由不同新聞人撰寫並提供相片。 

該書旨在將新聞人在採訪中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鮮為人知的內情,記憶猶新的事件 ,編撰成新聞人的「心靈雞湯」,以「滋潤」如老杜等辛勤工作的新聞人的心靈,普羅市民亦可藉此了解新聞人的日常工作。 

香港新聞行業人才流失嚴重,行內人所共知。新聞教育基金主席劉志權希望,年輕的新聞從業員可透過此書分享前輩的經驗,領略他們敬業樂業的精神和對新聞工作的熱情。 

《一人一故事》每本售價98元,於本港各大書局有售,售賣後如有盈餘,將全數歸入新聞教育基金作教育用途。





《一人一故事》道新聞苦與樂
(2010年7月10日,頭條日報,港聞,P10)

以往巿民只能從電視台及報章得知新聞,卻難以第一身角度體驗新聞從業員工作的苦與樂。中文大學昨出版《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見圖),收編來自一百四十一位曾從事傳媒人士撰寫的小故事,向大眾提供一個了解「新聞人」的機會,領略他們對新聞工作的熱情。 

主編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指,發行的目的除希望透露新聞記者背後鮮為人知的感性一面外,還希望將傳媒界寶貴經驗傳承下去,該書扣除成本,全數將撥歸香港新聞教育基金作教育用途。






141新聞工作者撰述 採訪生涯難忘事
(2010年7月10日,新報,港聞,A09)

新聞工作者日日四出採訪,見證人生百態、悲歡離合,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他們採訪時鮮為人知的內情,以及感人肺腑的故事。不過,亦有記者因「掛住玩」,而錯失採訪前港督尤德爵士猝死北京的大事件,雖然事隔二十多年,但他們至今仍耿耿於懷,成為在採訪生涯中的一件憾事。這本名為《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新書昨日面世,該書由141名資深新聞工作者撰寫,各人寫上一段採訪期間的難忘小故事,讀者除可從中了解新聞從業員每日不同的經歷外,更可了解他們敬業樂業的精神,和對新聞工作的熱誠。 

遊長城錯失採訪尤德猝死
其中一位參與撰文的資深新聞工作者陳慧兒,她昨日憶述在1986年,當年她在電台工作,被派駐往北京採訪《基本法》起草,在結束多日工作後,她與其他本港同業結伴遊覽長城,但在這個原本輕鬆的時刻卻發生一件大事,那就是到北京公幹的港督尤德在當地猝死,死訊傳出後,本港各大傳媒機構都紛紛聯絡在北京採訪的記者,但當日基於科技所限,未能聯絡上,結果就錯失了採訪這宗新聞的機會。陳慧兒稱,雖然事隔至今已近25年,但每想起這件事,各人都感到十分遺憾,她告誡後輩們不要擅離職守,切記放假亦要「聽電話」。

該書主編之一的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說,一直希望出版這類型的書籍,「去年中大的一個迎新活動上,多名學長分享他們的人生經歷,促使我和另一主編張宏艷完成這個心願」。他表示,另一冊以二十多個新聞大事件為題的書籍亦在籌備當中,將邀請多名親歷新聞大事的記者憶述往事,包括「六四」及程介南事件,預計於今年內推出。





一人一故事
(2010年7月14日,蘋果日報,名采論壇(左丁山),E08)

秘書V嘅家姐生於七月,於慶祝生日之時,預備與家人麻將耍樂吃大餐直落,好不高興,早上在家準備之際,電話響起,V小姐一聽,原來係保險經紀來電,保險公司有齊客戶資料,知道每一位客戶嘅生日,通常會寄來生日卡祝賀嘅。V小姐呢位經紀更細心,親自打電話嚟恭喜生日快樂,令V小姐甚為開心,點知跟住就勞氣咯,經紀話:「V小姐呀,我哋百無禁忌,恭喜你生日之餘,想話提醒你,今個月係你出生日月,同我哋買新保險單,會有優惠折扣,不如你買多份壽險,或者危疾保險啦,你知啦,好多時諗唔到,患上癌症就麻煩……又有意外身故保險,肢體受傷險……」

V小姐聽到塊面黑晒,對住電話大喝一聲:「你就百無禁忌,既然生日有保險優惠,到月尾搵我傾得唔得,點解偏偏揀在今日我生日,仲要晨早就打電話嚟講埋啲唔吉利嘢……」語還未畢,已經收線。秘書V知道之後,笑到碌地,深嘆保險經紀係唔係俾上頭卒數,逼到昏咗?話之你夠晒進取啦,如此手法賣保險,實在係趕客出門!V小姐話以後即使向同一保險公司買意外險,危疾險,都唔會幫襯嗰位唔識do嘅人。

呢個世界要識do,最緊要虛心學習,肥佬黎成日講要虛懷,向前輩學習,並非老套,亦非過時,畢竟八十後新人類嘅工作經驗,入世經驗未夠,向上一輩學習,勝過自己重複錯誤,闖禍。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與新聞教育基金出版咗一本新書,叫做《一人一故事》,由蘇鑰機、張宏艷、譚蕙芸、李玉茹主編,老資格文字記者、文字編輯、圖片編輯、攝影記者等人嘅採訪新聞嘅故事,編成一書。恒生銀行助理總經理張樹槐以前係《南華早報》記者副採訪主任,寫咗篇「讀報紙,常思考,多吃飯」,做記者要多吃飯?原來張兄話不要白費吃飯時間,要在此時間盡量與報館前輩在飯堂親近,利用「吸星大法」,聽多啲古仔,佢自己就在《南早》飯堂向Chugani與Sinclair學咗唔少!此書載有不少著名記者、編輯所寫嘅採訪故事,有虛懷之後進人士,宜買一本睇吓兼學嘢。





141位傳媒人 新書盡訴心聲
(2010年7月16日,頭條日報,港聞,P40)

以往巿民只能從電視台及報章得知新聞,卻少從第一身角度,去體驗新聞從業員的苦與樂。Kelly時常聽到記者朋友訴說採訪軼事,十分有趣。中文大學最近出版了一本《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見圖),收編來自一百四十一位傳媒人所撰寫的小故事,向讀者提供一個了解「新聞人」的機會,小妹當然也買了一本。

主編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對Kelly講,希望透露新聞記者背後鮮為人知的感性一面外,還希望將傳媒界的寶貴經驗,能夠傳承下去,而且該書扣除成本,全數將撥歸香港新聞教育基金作教育用途,真有意義!

每個故事感動人心 
Kelly剛剛開始閱讀此書,不過已被書中一個個故事攝住,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有其使命,他們或許曾經迷失過,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如果你是在大學修讀新聞系的,真的不妨看一看,相信你們會為書中每一位「新聞人」油然產生一份敬意。 

或許就如蘇院長在書中序言寫道︰「你的故事,也將影響以後每一個心靈,讓他們為你的快樂而喜,也為你的憂傷而悲。」





記者心裡的故事
(2010年7月19日,明報,副刊時代(陳惜姿),D07)

最初接到同事邀請,要寫一篇記者生涯裡的一個故事,甚覺為難,做記者那麼久了,每天都有故事,單寫一個,要寫哪一個? 

負責編輯的同事說,就寫你心裡最有感受那一個吧!我選了一個,那簡直是靈魂探索的過程。一百多個作者,都是在沒有明確指示要寫什麼的情況下,寫出記者生涯裡,一直放在心裡的一個故事。而且字數不能多,只能寫一千字。 

當時我心想,這樣做一本書可以嗎?沒有主題只有故事,可行嗎?百多個故事,結集而成《一人一故事——新聞人的心聲細語》,最近由天地出版了。沒有事前的精心計劃,任作者自訂題目。各自編織一小幅圖畫,拼湊起來,效果出奇地好。我一直把書翻下去,趣味盎然。 

回到故事的開頭,為何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會出版這一本書? 

事緣去年的「學長計劃啟動禮」上,校友盧永雄(1985 年中大新聞系畢業,現職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說了一個故事。他大學三年級暑假,到《星島晚報》實習,上班第二天,採訪主任吳仲賢便叫他打電話給匯豐銀行大班沈弼,問他對銀行公會議息的意見。

盧永雄由電話公司108 開始打,打到匯豐總機,再駁到大班的辦公室。他潛意識希望,由秘書小姐擋駕,他可以向上司交差便好了。誰知是沈弼本人接電話,一聲helllo,便談了半小時。這個未出茅廬的傻小子,竟做了獨家訪問,寫出了兩天的頭條故事。 

好故事還有很多,不能盡錄。為本書撰文的,不少是資深新聞從業員,面對各種各樣的採訪任務。報道完成,還留下一些故事在心裡,這一趟終於寫出來了。




《一人一故事》
(2010年7月19日,am730,財經ALISON's COLUMN,M28)

窩輪及牛熊證市場繼續隨大市維持悶局,可幸近日收到中文大學寄來的新聞人著作《一人一故事》,筆者雖未有時間仔細閱讀,只隨意翻看,便已感受到此書的誠意。此書集合了141位新聞工作者的文章,當中不少名字為人所熟悉;不少人經常對電視新聞充滿興趣,縱然已離開新聞界一段日子,但筆者新相識的朋友仍會追問報道新聞的細節。 

現此書一出,相信不少喜歡新聞的朋友都能獲益良多,獲得的不只是資訊、知識,更難得的是分享到別人的經歷。一些重要的新聞,觀眾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經過剪輯的畫面,但記者們在背後採訪的片段,所遇到的人和事,以及現場感受等,現在或都能在此書找到。更有意義的是,此書部分收益將用作慈善用途,對新聞有興趣的你,實在不容錯過。 (作者為法國巴黎銀行零售衍生產品部聯席董事、金管局持牌人,以上純為筆者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