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社會」--《紅塵歲月》

文:陳超

縱使裘小龍是推理小說最高榮譽安東尼小說獎的首位華人得主,之前筆者並未接觸過裘小龍的作品。這次裘小龍暫別了最擅長的推理小說,改寫了社會小說,所產生的吸引力亦相當非凡。

《紅塵歲月》的故事背景是橫跨了一九四九年至二零零五年,由二十一個故事組成,看似獨立,但又互相關連。書中的紅塵,除了指是故事發生的地點--上海紅塵坊外,還有是指俗世的更深一層意味。本書透過此五十多年共產黨統治中國的時間,以紅塵坊中一個個「小人物」,來刻劃不同時期的「大社會」變遷及不同人物對當時社會的看法。書中每個小說的描寫,作者並沒有直接帶出當時社會的狀況,但暗藏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不論是中共建國、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或改革開放等時代大事,都對每一個中國人在生活上帶來了劇變,帶出了當時人影響了社會,社會又反過來影響人的互動關係。只要你對這時期的中國歷史有點認識,應該也能體會主角的遭遇,當中不乏時代的諷刺意味,看完每個小說後,相信亦會對各主角產生同情、慨嘆,或許會有一點點共鳴……

在每篇小說的開首,作者都利用了紅塵坊的一塊黑板,帶出該時代的社會大事,然後才開始敘述主角的遭遇。這些時代大事,都是以官方頌讚的語氣帶出,但小說主角的經歷,大多數是悲劇……好像作者希望帶出中共特意營造一片繁華及理想的社會中,一個又一個在歷史大時代中的悲劇。

在眾多個體小說中,筆者尤其喜歡〈戰俘歸來〉及〈駝背老方〉。首先〈戰俘歸來〉是分開兩部份,第一部發生於1954年,主角白潔是中共參與韓戰「自願軍」的護士,被報導在戰爭中戰死,一時間成為全國的英雄。但一年後白潔重回紅塵坊,卻帶來了無數疑惑,因為沒有人知道她在戰俘營發生何事,因而被人猜疑為美國或國民黨的間諜,又被打成在政治上不可靠,一時間由國家英雄變為「瘟疫病人」……但到了1992年,當年在韓戰同樣成為戰俘的薛志明以億萬富翁的身份回國投資,他講述了在戰俘營的經歷,原來白潔在台灣特務的威逼下依然極力抵抗,更在自己身上烙上「毛主席萬歲」五個大字,以表對國家的忠誠;但薛志明的堅持卻倒下了,因而接受國民黨的金錢補償而去了台灣。到了今天,薛志明的成就被推祟,反之白潔卻被埋沒在紅塵當中。

  另一個是〈駝背老方〉的故事,在社會主義的時期,老方因殘障而得以提早退休並享受一系列的國家福利,令老方對毛主席萬分感激,加入並成為了「毛澤東思想宣傳小分隊」的隊長,每日不斷在城中宣傳毛澤東思想,地位與名聲一時無兩。可是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來臨,毛澤東思想倒下了,老方昔日所擁有的,亦只能懷緬。最後淪落到成為一間私營大排檔的侍應,老闆竟是當日自己打壓的對象,可謂由「Somebody」變了「Nobody」。國家變了,社會變了,人卻不容易跟上步伐,老方當日充裕的福利,現在竟難以維持生計。國家急速的轉變,令不少老一輩的中國人跟不上了……

  當然,要認識中國在這段時期的發展,坊間有不少歷史書,資料十分詳盡,但希望以另一個角度去認識,《紅塵歲月》是一個好選擇。裘小龍說書中主角的種種經歷,都是他的所見所聞,他的父親就曾被劃為資本家,住院時亦要寫自我檢查。可能因為親身經歷過,以致描述十分寫實,所以有人評《紅塵歲月》除了是一本歷史小說,也是一本社會小說。作者把本書命名為《紅塵歲月》,可謂「俗世的滄桑」,在不平凡的時局下,平凡人的生活亦變得不平凡。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