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NK IS REAL LIFE──將藝術還給基層 文藝, 44屆莊「呵欠」(14-15) 文:未麻 《街坊Punk友》是一套印尼紀錄片,講的是一群Punk友在印尼雅加達的社區創立公社,與街坊建立關係,守望相助。3層高的公社外觀素樸,但原來內有乾坤。木刻印刷的作坊、後園、狹小得只容下一人的錄音室、房子四周張牙舞爪的畫作和塗鴉,綻放一種異樣而顛覆的美麗。在這裡居住的Punk友會主動與鄰人聯繫,一起建羽毛球場,一起修路。Punk友又是小孩子的音樂老師,會在屋旁的空地教小孩子唱歌,還會在後園一起畫畫和用木刻版畫染布的工作坊。 從外星降落社區的Punk友 這樣聽起來,像是一部溫馨友愛的電影。誰知電影一開場,強而有力的搖滾樂一下又一下敲進觀眾的心窩,一個留著長髮的紋身年輕男子朝著鏡頭扮了個呲牙咧嘴的鬼臉,原來他正是樂隊中的Punk友之一。哇。這樣的形象,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嚇倒街坊,還如何搞公社,如何與鄰居建立關係?但電影畫面中可見,他們與鄰里的關係的確非常融洽,Punk友與社區孩童一起唱歌,Punk友彈奏放歌,青少年對激昂吵鬧的音樂非常入迷,投入者更會「爭咪」唱。年輕人的熱情尚可理解,但奇在家長也在一旁,沒有叫停孩子跟著這群奇裝異服的怪人「大吵大鬧」之餘,更興致勃勃的觀看,似是十分欣賞。 聽Punk友說,當初街坊有不少偏見,他們的確被鄰居當成外星生物般看待,穿印著骷髏骨頭的背心、側面又剷青又綁辮的髮型,街坊都不敢接近,連去河邊盛水喝,街坊都會發出「原來你們也會喝水」的驚嘆。不過街坊慢慢發現了他們另外一面,Punk友說街坊本以為他們都是罪犯和麻煩製造者,但原來Punk友是會自己煮食、自己做衣服、會賺錢,於是街坊的偏見慢慢消失,取以替之的是好奇和友善的目光。Punk友便趁機與街坊溝通,更舉辦工作坊宣傳自己的理念。 PUNK IS REAL LIFE Punk友的理念是什麼呢?Punk友受訪時說「Punk is real life」,他說Punk不是口號,而是要在生活中實踐。他們的音樂不是歌舞昇平,而是對不公社會聲嘶力竭的控訴,又是對理想生活的追求。著名的一首《 Negri Ngeri》講述貧富懸殊、失業、街童、工人受壓迫的苦況,流傳甚廣。歌中的憤怒和悲痛,很直白、也很真實。 「Punk is real life」的意思除了是協助人們認清現實之餘,他們也極力反抗,用自己的方式改變現實。他們之所以奇裝異服,不是為反叛而反叛,而是希望奪回每個人的獨特性,例如他們會自己製作和販賣衣服。他們邀請小孩和青少年一起把木刻版畫印在衣服上面,這種DIY脫離了資本主義下的消費制度,不一定要買血汗工廠的產品,自己動手做亦可。在現今社會下,由於缺乏許多生活保障,制度迫使人們生活在孤獨和不安穩之中,為了保障生計而自私自利。面對這些困境,Punk友認為基層的出路便是組織社區,於是《社區服務》唱著為社區付出,《人人都是老師》唱著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他們主張一起學習和分享,實現團結互助的精神。例如他們會教小孩子畫畫和唱歌。 在他們的歌中,的確有生活的內容,因而觸動人心,每次聽都令人熱血沸騰,連社區中的大叔大嬸也會佇足傾聽。音樂成為Punk友與鄰里的橋樑,使Punk友成為了街坊,鄰里又成為了Punk友。 希望其他人也不再孤獨 Marjinal樂隊之所以如此強調團結友愛的重要,大概與自身的深切體會有關。一位Punk友說,「公社之前,很孤獨地過活,像在牛角尖的蛋。」當時他流離失所,沒有錢去買食物,心中充滿不安感。但有了公社有了樂隊,他得到了凝聚的力量。這種音樂與團結的力量,他大概也很想傳遞給其他人吧。另一位Punk友說,十幾年前尚是蘇哈圖政府統治的時候,樂隊冒著被極權政府殺人滅口的危機,在街頭唱反軍政府的歌,槍聲到了便避走,不久後又捲土重來。雖然情勢危險,他卻不害怕,因為同伴營救過他好幾次,知道同伴在附近,就會令他感到十分安心。於是讓其他人也不用孤軍作戰,團結起來,組織社區,便成為Marjinal樂隊的重要工作之一。 社區工作看似微小,但其實亳不簡單。打破別人對Punk友的偏見、持之以恆的辦工作坊、修橋補路,Marjinal樂隊都需要默默付出許多。然而一眾Punk友甘之若飴,抱著堅持和熱情,朝向樂曲的理想,腳踏實地的前行。於是,穿越歌中的創傷和苦難之後,我們聽到了希望。 圖片來源:樂隊 Marjinal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arjinalband?ref=ts&fref=ts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CommentName* Email* Website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六 +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