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流通與另類方案

 

文﹕迪

 

開放社會首重資訊流通,如果沒有足夠資訊,公民根本難以參與對政策的討論。在廣深港高鐵的規劃上,特區政府和港鐵延續殖民地的統治策略,壟斷了資訊和專業知識,意圖令受影響人士毫無還手之力。面對如此劣勢,菜園村關注組必須與此雙重壟斷對抗,尋找突破點。本文簡述政府和港鐵發放廣深港高鐵相關資訊的過程,以及村民如何在規劃師和地理專業者的協助下,提出初步的反建議。

 

﹝一﹞      二○○八年四月至十一月

 

特首在四月指令港鐵開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設計後,運輸局向立法會提交了政策文件,內容主要是解釋選擇以專用通道興建高鐵並不設中途站的原因、鐵路的經濟效益,以及西九鐵路總站的土地安排。關於走線, 則只以非常簡單的地圖來顯示﹝圖一﹞。運輸局到十一月底刊登憲報,當中的圖則包括了收地範圍和工程範圍﹝圖二及圖三﹞,並沒有進一步披露工程範圍內的細節。這類圖則是令村民僅能知道其土地將被收回,但不會知道詳細原因,也不會有基礎反駁,藉此建立工程設計不能改動的印象。

 

 

﹝二﹞      二○○九年一月至三月

 

港大地理系講師梁啟智以地理資訊系統﹝GIS﹞分析政府的憲報圖則後指出:「按居民所述和實地觀察所得,走線以東地段的民居比以西地段較少,也有足夠空間興建輔助設施,固建議輔助設施的位置﹝圖四﹞從西向東移,避免拆卸鄰近石崗機場的民居。」路政署及港鐵人員在一次會面上否決此反建議,指梁沒有考慮新選址的路軌接駁問題。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則表示,港鐵主要計劃在石崗菜園村的位置興建車廠,而車廠並非必定要貼列車走線興建,為了避免破壞農地和減少遷拆房屋,應考慮將車廠遷至菜園村東南的廢車場和天秤場。但他強調,由於港鐵沒有提供路軌走線等資料,難以提出進一步的回應。

 

政府官員在一月給關注組的信件以及三月的會面中都表示: 「一貫的政策是盡量少收回或臨時佔用私人的土地。」關注組認為,這個以業權為主要考慮的選址原則並不人道,應改以「最少破壞民居」原則選址。

 

﹝三﹞二○○九年四月

 

關注組向立法會申訴部投訴港鐵不公開圖則後,港鐵於四月初交出一張「石崗列車停放處及救援車站」圖則﹝圖五﹞。

{mosimage} 

規劃師杜立基發現,菜園村的土地在港鐵的規劃中主要有三個用途﹕一是車廠、二是救援站、三是坑渠以疏道原來天然河道的水。按照關注組的「最少破壞民居」選址原則,兩位專業者在菜園村東南的天秤及廢車場以外,找到兩個新選址,一是解放軍石崗軍營南端的空地及廢屋,二是八鄉紅毛潭以北的大草地﹝圖六﹞。

 {mosimage}

規劃師杜立基綜合各方意見後,提出民間方案的幾個重點:

 

1﹞選擇較少民居的地帶興建車廠;

2﹞車廠遷址後,應保留菜園村旁的天然河道,並放棄收地建坑渠的工程;

3﹞將「緊急救援車站」、「緊急逃生集結地點」和「通風樓」等全部南移二百公尺,以避開菜園村的主要民居;

4﹞由於上述改動,明挖回填範圍可由目前約一點五公里縮短至六百公尺。

 

總結﹕上述的時序清楚顯示,政府和港鐵並無打算開放其資訊壟斷和決策權,他們仍然想老調重彈,一邊壟斷資訊令民間倡議不可能發生,另一邊又取笑村民無知和考慮不周詳。在這場不對等的角力中,規劃專業成了關注組倡議的突破口,現在村民的想法起碼能夠轉化為看得見的初步方案,但大家都很清楚,倡議成敗始終是關乎運動參與者在各條戰線展示出來的實力,一個民間專業方案,無論有多合情合理,都不足以教執政者讓步。

雙贏方案選址:

選址1

{mosimage}

選址2

{mosimage}

選址3

{mosimage}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