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灝汶

正如逸夫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主席梁馨駿所說,每年總會有些社會輿論認為不適合舉辦迎新營,像去年正值反修例運動的高峰時期,大學生應負起社會責任,幫助手足保家衛港今年疫情期間卻特別「錫身」,即使符合了衛生處和校方嚴格的防疫要求(筆者講的是 7 月 15 日前),如一定要戴口罩、進出場所都要探熱和塗酒精搓手液、每一個同學接觸過的物件都要清潔都好,總有一班佔著道德高地的人以各種理由認為不適合舉辦迎新營,「下年再搞啦」,「2017 年細 O 十號風球喔、返屋企啦」。雖然今年確是停辦了,但也希望分析迎新營對學生活動發展的影響,有些可能不是下年再搞的問題,而是下年再搞就冇的問題。

學生活動是一個連鎖反應, 迎新營正是連鎖反應的開端

相信大家都聽過食物鏈,如果最低層的生物如磷蝦,微生物開始減少,魚類會因為食物不足而減少,最後連帶著鯊魚等食物鏈高層也會因而死亡,造成整個生態鏈不可逆的破壞。學生活動也正是如此,迎新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宣傳書院和學系的文化,同時也是招攬新血的好時機,輔導員(組爸媽)當中不乏舍堂莊(Hall 莊)、系莊、中央三莊等學會幹事;筆者還記得當時迎新營完了會有各種組聚,通常組爸媽都會氹你去傾莊。而傾莊是將學會文化傳承的機會,沒有機會宣傳自己的學會又何來叫人去傾莊?因此合理推斷出今年招莊的過程會非常艱難,加上疫情關係不能面對面見大家,你有沒有想像過用 Zoom 傾莊?一班完全不認識大家的新生在電腦前組莊是多麼的痛苦!你可能會問今年有藝墟啊,大家花點心思宣傳就行了?可惜的是,學會莊不像中央三莊一樣有強大的 Massmail 系統(一個可以發電郵給全校的系統),也沒有數萬人讚好的專頁,很多時都是人搭人去傾莊,沒有迎新營如何招攬新血;疫情的關係藝墟也差不多「凍過水」了,還可以怎樣宣傳呢!

而書院活動也是如此,迎新營緊接的是院慶(如逸夫書院會舉辦逸夫里),根據筆者觀察,參與者當中有約八成為新生,其餘兩成為舍堂莊幹事/前幹事、輔導員、書院活動活躍者,甚少外人參加,大多都曾經參與過迎新營。如果沒有迎新營,相信新生也無從認識書院活動文化,新生最直接參與書院活動正是迎新營同組新認識的朋友參與,加上組爸媽氹你去,基於羊群心理而成,很難想像今年會有跟往年一樣超過 200 人玩院慶。而其他書院活動(歌唱比賽,新亞夜、聯繽等活動)參與者大多為曾經參與過院慶加上舍堂莊幹事/前幹事,正如剛才所述,如過招莊過程有甚麼三長兩短、斷莊、疫情關係不能舉辦院慶,新生感受不到書院活動文化,又何來搞得成呢?

「下年再搞啦」,我頂硬上多一年咪得囉 !

這個問題最直接的答法很簡單:「你仲有幾多年呢!」你可不可以到你 Year 3/4 的時候拿出你當初的熱情呢?大學生活黃金時期是 Year 1-2,這時大家可能沒有甚麼負累,還沒有 Intern、未出 Pool、未有 FYP,你們回看和聲節目部部主的訪問為何要將初心做主題:

「我哋所讀嘅書、所識嘅朋友真係同我哋入大學嗰個理想係好唔同,雖然都係自己揀嘅選擇,但有時候會覺得好迷失,點解我要去做呢啲咁嘅嘢?點解要我讀呢一科?但大學實在太多嘢,讀書、上莊呢啲嘢你仲記唔記得你當初想要點樣嘅大學生活。」

不要忘記某些書院活動已經停辦一年了(聯合院慶、逸夫里、各歌唱比賽),今年取消,到下年度對上一次參與過書院活動的同學已經 Year 4 了,你還會參加嗎?

而即使你頂硬上,新生感受不到當中文化都只會是徒勞。我們都知道文化和活動的傳承是因為我們都認同該文化有其價值所以先要承傳,而認同的先缺條件是感受到(Feel 到)。我以 Dem-beat 為例子,你第一次 Dem-beat 是甚麼時候呢?我相信是迎新營吧!而當你看到在四院會師中數百人一起叫口號代表自己書院陣容鼎盛的時候,我覺得你很自然會一起喊,這就是感受到當中文化。

總結

筆者下筆寫文章時並非靠嚇,而是希望同學認清事實不要隨便下定論,迎新營對學生活動發展的影響可能會持續數年,取消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希望大家一起迎難而上,也感謝各書院新生輔導營籌備委員會抽空參與訪問,訪問期間(7 月頭)還沒有第三波疫情,雖然最後只能對著螢幕跟新生見面,不過將會是最不凡的一個迎新營。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