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論之「道德潔癖社運派」

最近在網上常見一些自稱會出來搞/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又或只在網上關注社運的人,不斷攻擊某些叫做「社運派」的人,攻擊的內容,不外乎指他們「道德潔癖」,全是「理想主義者」、「不顧現實」、「難成大事」之類。

鄙人感到很奇怪,這些人自己也有參與社運,但就把另外一群同樣參與社運,但原則和做法與自己不同的人,標籤做「社運派」並加以打擊,到底是什麼回事?

奇怪之二,什麼叫「道德潔癖」?「潔癖」指無謂的原則,但什麼是「無謂」?或清楚一點說:「為了何種目標,可以不擇手段到什麼程度」?這是需要慎重推論的,否則任何人幾時做了歪事就指責罵他的人是「潔癖」,那還得了?可是,在短短但公開的發泄性留言中,鮮見清晰說明。不過,似乎不要緊,一句「道德潔癖」,就能讓很多自認為受過「潔癖」之害的人,非常寬鬆地Like。

更有趣的是,當甲指責乙「不夠現實,道德潔癖」,邏輯裡暗藏的一句話就是甲覺得自己「為了成大事,我能作出自我犧牲,放棄不實際的原則」?換言之,罵別人有潔癖的背後,其實是讓自己立在更不可質疑的乾淨位置上?

而且,這類言論到最後,通常這位甲方都會有一種結論:「如何費力也是無法把他們推到衝擊建制的位置,是連寸進也難。」什麼為之「真正能夠衝擊建制的位置」?為什麼只有這位甲方所說的行為能夠「真正能夠衝擊建制的位置」,別人那些不能?對不起,你很難在短短但公開的留言裡找到更仔細的分析和論據。

最後,還有一個更古怪的問題:「這些不顧現實、道德潔癖的社運派到底是誰?」

在一直被點名批評的人當中,似乎有個相當的脈絡,不外乎兩種。一種是近年冒起,有相當多粉絲的「社運明星」,而攻擊這類人有何目的和動機,留待大家慢慢細味吧。另外一種比較虛擬,就是這些好罵人有潔癖的人所不喜歡的人,或是妨礙到他做到他要做的事的人,就會在某天被歸類為「社運派」。原來,「社運派」只是一個虛擬的稻草人,它被賦予了「道德潔癖、不顧現實」的特性,那天你不喜歡誰,便可把稻草人道成肉身,公開指責某人是「社運派」,然後這人是「道德潔癖、不顧現實」的說法,就不逕而走了!

我全家的長輩都是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所以父母才拼命要把我帶來香港。上述那種故事我從懂性開始就耳熟能詳,在文革時期,這種行為叫做「扣帽子」。世事難解,通常最得這種「扣帽子術」真傳的人,都是自稱非常恨中共的人呢。

其實,在這一連串的打稻草人行動之中,令人最傷心的是,有不少認識或不認識的,有參與社運的朋友,都很輕易地like了這種言論。今天你因幾段文字讓你「爽」了你對社運中某些人的不快,不理整篇文章是否合理而給予它合法性,他日當這種互相亂貼標籤的風氣坐大,難保不是你頭上的刀。希特拉說,謊言說一百次會成真,所以謊言製造出來的邪惡,希特拉只負責1%,而另外的99份責任,就在每一個輕易傳播/公開確認不實言論的人身上。

其實,大家最多都只是社運路上的同學而已。當然,同學之間可以南轅北轍,畢竟,大家心中公義的圖像不同,辯論以致互相指責是必須存在的。可是,要指責便要拿出清楚的論據,及標明自己做判斷的倫理標準,並要接受別人合理的挑戰;而不是貼人標籤,只發宣言而不作推論,然後靠人多圍攏有幾百個Like就好似打勝仗一樣。

再退一萬步,做人要講道理、要謙重自持,這些都不是什麼道德高地,只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而已。

利益申報:我19歲出來參與社會運動,現在是年近40的女人仔,從來不覺得自己什麼xx派xx主義者,只認為自己是一個享受了許多前人努力爭取/犧牲的成果的後來者;同時是不平等社會裡生活較不憂懼的階級成員。享受了這麼多,只認為自己更應謙卑面對弱勢社群,面對歷史,面對世界。我相信,社會運動中的人應該堅持的態度,是「謙卑、學習、反省、深化、組織、連結、反抗強權」,而不是「指點天下、煽動、造謠、標籤、分化、自我滿足」。

願在爭取公義的路上共勉之--雖然,老實話說出來,就預備要萬箭穿心了。

【如是我聞】李維怡,19歲開始參與基層社會運動,關心人民如何可以自主的問題。近十年主要從事藝術培育、各種基層平權運動,及與基層民眾一起搞紀錄片及媒體創作,現為錄像藝術團體影行者之總監。書寫出版結集有小說/詩/畫結集《行路難》(2009)和《沉香》(2011),及友人合集《走著瞧》(2010)。

分享至: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