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殘像亦動人

廢墟留文化 傳承需取捨

和黃智暘一樣, Sing Chan喜歡想象廢墟屋主的故事。他指廢墟保留許多生活印記,如幼童的塗鴉,比看博物館更有趣。Sing Chan開設了Facebook專頁「荒凝止息」,與大眾分享在廢墟中拍攝的相片,平日也會舉辦攝影展,開設講座,在網媒「香港獨立媒體」上寫些圖文並茂的廢墟隨筆,三年前更出了一本教授廢墟攝影技巧的書。不過,最近他開始反思以此保留有意義的歷史文化是否過於消極。於是他開始與團體合作,提供有歷史價值的廢墟內部相片,用以製作傳單,向政府爭取保育,希望能保留實物。

不過,前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嶺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智鵬表示,每一個歷史建築的保育都需花費過千億,即使是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古諮會也要根據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組合價值、社會價值和地區價值、保持原貌程度、罕有程度六準則來評級,做出保育的取捨。他表示,有些廢墟是城市發展的一部分,若不阻礙生活,且無新的土地利用想法,亦無需花費金錢去拆除。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6794.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6794.jpg
福島事故區內至今人可見到當年被海嘯摧毀的建築。(Sing Chan提供)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6862.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6862.jpg
福島事故區內一間荒廢已久的籃球場。(Sing Chan提供)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6903.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6903.jpg
福島荒廢的一隅,黑板上文字意為「加油福島」。(Sing Chan提供)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8310.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8310.jpg
軍艦島小學牆上的彩色石子畫至今鮮豔。(Sing Chan提供)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8324.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8324.jpg
軍艦島上密集的樓群。(Sing Chan提供)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8380.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8380.jpg
當年軍艦島上也有人養寵物,宿舍樓道內留有廢棄的狗窩。(Sing Chan提供)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8405.jpg http://ubeat.com.cuhk.edu.hk/wp-content/uploads/2018/DSC08405.jpg
軍艦島上一間房內發現有牙齒模型,由此推斷此處當時應為牙醫診所。(Sing Chan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