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社會連結 食物關注組凝聚識食港人

(設計圖片)

奶茶、燒賣、沙爹牛肉麵、芫荽……誰會想到,這些平凡的飲食,有一日會受大眾關注?一群食物愛好者,除了發掘好吃的店舖,更為多種食物開設專頁,連結一眾同好。自2019年起,各式各樣的「食物關注組」開始在社交平台冒起,追蹤者數字急升,其中「香港燒賣關注組」於今年2月更累積超過十萬個追蹤者。社會充斥無力感,食物彷彿成為港人的逃生門,關注組成員暫時擺脫煩囂,就著食物熱烈討論,互動不停。熱潮背後,到底一粒燒賣、一杯奶茶如何連結起成千上萬的香港人?

記者|李寶兒 編輯|蔣瑩 攝影|李寶兒

香港燒賣關注組去年6月開始在社交媒體Facebook運作,版主Louis和Carol(化名)除了熱愛燒賣外,亦坦言去年網絡上充斥著社會運動和疫情等不愉快的內容,希望透過設立專頁哄自己開心,暫時遠離負面新聞。關注組運作初期,二人只是不定期發布燒賣食評,評分準則包括味道、口感、賣相和價錢等等,也會附上實物和店舖的照片。但後來收到愈來愈多追蹤者(下稱「會友」)的投稿,令專頁的內容更多元化。

打破年代地域界限 網友熱情參與

談到專頁裏的互動,Louis和Carol皆認為會友十分熱情,即使他們沒有刻意帶動話題,會友都會主動留言討論燒賣味道、購買經歷等,單一帖子下留言數目更曾達近800個。眾多會友當中,有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也不乏上網課時食燒賣的中學生,年齡層之廣,令他們深覺一粒燒賣原來可以成為人與人的連結。

創立專頁後,Louis才發現有很多人比自己更熱愛燒賣,不僅有會友在隔離14天時為了吃燒賣,特意請朋友為他購買蒸籠,也有身處歐洲的會友因買不到燒賣而選擇自製。有網友分享有趣的紙紮燒賣、寵物食用燒賣等等;也有會友製作「燒賣地圖」,在Google Map上標註每一間燒賣小店的位置,並持續更新,方便不少網民,甚至有YouTuber跟著地圖路線食燒賣,再拍攝影片分享,令他深深體會到香港人對燒賣的熱愛。

燒賣關注組亦經常分享會友的投稿,包括紙紮燒賣和寵物食用的燒賣等。(截取至香港燒賣關注組Facebook)

燒賣良緣 從線上到線下的聯繫

去年年末,兩位版主曾問會友2020年最後一天,有甚麼想跟自己說,有人將燒賣加入流行曲《銀河修理員》的歌詞,「食了燒賣一切都美好,食了燒賣面前仍有路」,感激關注組在灰暗社會氣氛中帶來樂趣和安慰。會友的留言讓他們感慨,自己也能發揮少許影響力,娛樂他人。Louis指燒賣能代表香港文化:

「燒賣是很有共鳴的,無論你收入多少,穿西裝還是做地盤……都會食串燒賣。而這味道由3歲到80歲都是一樣的。」

關注組除了於線上社交平台與會友互動,也帶動線下實體消費。去年12月,燒賣關注組與本地小食店「燒賣皇后」推出聖誕節限量聯乘燒賣,將綠色芫荽和菠菜加入魚肉燒賣,襯托節日主題。網民反應十分熱烈,當晚幾小時內就將1,000包燒賣搶購一空。專頁的推薦成為了會友的指標,因此令網購燒賣經常缺貨,實體小食店大排長龍。

燒賣關注組在去年聖誕節曾經與小店聯合推出聖誕別注燒賣(燒賣皇后提供)

兩位版主亦曾在現實以燒賣會友。Louis憶述曾有一位已結業小食店的老闆娘,因得知他們很想嘗試該店燒賣,卻來不及在結業前光顧,就主動邀請他們到新開的私房菜吃燒賣,Louis形容這段經歷是「以燒賣結緣」,是第一次以燒賣作為友誼開端的契機。而今年二月,燒賣關注組更推出會員制度,只要付費$88成為會員,便可以得到一張「會友證」,會員憑證在八間小食店購買燒賣,即多獲一粒,其中一間店舖更遠在台灣。會員制推出未滿一個月,便吸引超過二千名會友加入,他們亦正積極尋找更多合作伙伴和福利形式,務求可拓展線下燒賣網絡。

關注飲食 怎能缺奶茶

要細數代表香港的飲食文化,豈能不提奶茶?擁逾五萬個群組成員的「香港奶茶關注組」,由阿Wing、阿俊和May三位八十後創立,三人皆表示當初設立群組純粹是「貪得意」。阿俊指當初是太太跟他說留意到網上有燒賣關注組,他隨口問道:「哪麼有沒有奶茶的?」,當日的無心插柳卻成為了開設專頁的緣起。

他們三位每日合共會用長達八小時管理群組,監察網友帖文。群組裏每日由網民發布的帖子有四十至一百多個不等。群組裏就如一個個小社會,有其獨特關係和默契,孕育出彼此之間的共同話題。例如有一群成員是家庭主婦,她們喜歡在帖子下寫滿「求奶茶食譜」的留言,也會在群組結交朋友;而另一群則是注重技術層面的廚房師傅,當中不乏沖奶茶技巧等技術性討論。除了討論沖奶茶技術、喝奶茶心得外,成員亦會分享第一次沖奶茶的味道,和美麗的舊式茶具等日常生活,討論層面之廣,也令版主們驚訝。

奶茶關注組成員在留言區討論應以什麼廚具和電器煮奶茶 。(截取至香港奶茶關注組Facebook)

茶杯裡的風波 「和而不同」成群組座右銘

每當有涉及沖茶技術的討論,群組氣氛就會變得十分火熱。阿Wing指參與討論的相信都是有水吧經驗的師傅,討論內容包括沖茶技巧、茶葉選擇、以及適當的水溫和水量,他們不時會分享以往的沖茶經驗,但亦曾因此出現爭執。

阿Wing憶述有人曾分享一幅「茶走(用煉奶沖的奶茶)要加水」的圖片後,引來了一位具經驗的奶茶師傅破口大罵,反駁道自己擁多年經驗,從未聽聞過茶走會加水,並連番用粗口留言。三位版主見狀,只好以違反版規「不准講粗口」為由,禁止他發言。而該師傅及後因被禁言而憤然退出群組。

回想事件,阿Wing感到可惜,但正因為沒有一杯奶茶能符合所有口味,討論才成為群組寶貴之處。奶茶可以代表香港,正正因為它的包容性強,很多沖泡的方式都是約定俗成,或者由不同門派融合而來,無分對錯,「有些人喝印度奶茶會加薑粉,有的人會在港式奶茶加珍珠,這些(文化)都是在香港孕育出來的」。阿Wing認為討論能做到「和而不同」,才是群組本質,即使討論不常同聲同氣,但版主們仍希望成員們能留下,繼續分享和討論:

「群組就像一個家,願意去討論,才能知道大家的想法。」

奶茶關注組的三位管理員設計了包含不同奶茶顏色的衣服,寓意群組內的不同意見。(李寶兒攝)

食評不馬虎 關注組成港人新聚集點

關注組之所以引起熱烈討論,亦全賴一眾追蹤者的投稿和留言。20歲的Eddy關注了十多個食物關注組,他覺得專頁裏的討論非常有趣,也從來沒想過有人會如此認真地討論食物:「買燒賣一般都是隨便走到街上『拮』一串,平時不會如此深入討論」。他舉例指,菠蘿油關注組中曾經有人討論菠蘿油中間的切口應該朝甚麼方向切,牛油要怎麼擺進去等等,一開始純粹覺得很好笑,但細想後發現不同做法的確能影響食客體驗。

他形容在社會運動和疫情的陰霾下,其他網上論壇內容都很負面,氣氛不太愉快,但專頁裏的會友就像一群街坊,當會友在關注組中分享自製美食時,許多人會留言稱讚,讓他感到很親切,而這份凝聚力正正是疫情之下香港人所需要的。

Eddy認為食物關注組的內容十分有趣,亦可凝聚港人。(李寶兒攝)

食物成港人透氣口 關注組促成網絡社群

城市研究學者兼中大通識教育講師黃宇軒是多個飲食關注組的成員,他認為社會氣氛以及大眾對食物的共同熱愛,促使了這些群組的冒起。食物關注組與其他群組有異,加入門檻較低,令群組充滿不同背景的人,但同時群內討論亦是理性和友善,容易以「共同感」連結網民,形成一個個網絡社群。他留意到,群組之中的「黃藍之爭」十分有趣,大家進入群組的初衷是希望追求高質素的食物,但若然受歡迎的店舖與自己的政治立場相違背,又會否光顧?大家亦會因此而討論應否將飲食政治化。

「有人會說芫茜黨(一個以討論芫茜為主的食物關注組)可能是唯一一個可以在互聯網上安全出現的黨。」黃補充,現今互聯網中沒有甚麼討論能讓大家愉快,加上在社交媒體談論政治變得敏感,而在疫情之下,人們無法外出品嚐美食,便開始討論食物。

「當大家認為沒有甚麼是真正安全,就只有退後一步去討論這些(食物)……既然不能討論政治,我們便討論其他吧,反正這些也能凝聚大家的共同感。」

黃宇軒期待這些食物關注組發展出一些有趣的實體的活動。(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