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河南 > 南陽府
現今地圖 | 明朝地圖 |
---|---|
|
|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
---|
《禹貢》豫州之域。春秋為申伯及鄧侯地。戰國為秦、楚、韓三國之疆。秦並其地,置南陽郡(治宛。以在中國之南而居陽,宛改曰南陽。)兩漢因之。曹魏置荊州於此(亦治宛。)晉為南陽國。宋齊並為南陽郡。後魏於穰縣置荊州,以郡屬焉(西魏以荊州為重鎮,置兵以備齊。)隋初罷郡,置鄧州(治穰,改宛為南陽縣,屬焉。)煬帝復為南陽郡。唐初置宛州,尋屬鄧州(武德三年,置宛州於南陽縣。貞觀八年,州廢,縣屬鄧州。)天寶初,亦曰南陽郡。乾元初,仍曰鄧州。宋亦屬鄧州(自隋以後,州、軍俱治穰縣。)金人始復於南陽縣置申州。元改曰南陽府。明因之,領州二、縣十一。今仍曰南陽府 |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
---|
東至汝寧府二百九十里,南至湖廣襄陽府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湖廣鄖陽府五百四十里,西至陝西商州七百四十里,西北至河南府陝州七百三十里,北至汝州三百七十里。自府治至京師二千一百四十五里,至南京一千七百里,至布政司六百八十里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
---|
元至元八年 (1271) 改申州置,治所在南陽縣 (今河南南陽市)。轄境相當今河南伏牛山及葉縣以南,新野、桐柏二縣以北,舞陽、泌陽二縣以西地。1913年廢 |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淯陽郡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雲陽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武川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蒙州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宛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雉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北雉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北清郡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雉陽郡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淅陽郡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龍泉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湖里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南陽縣 > 白亭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鎮平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唐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唐縣 > 淮安郡 |
河南 > 南陽府 > 唐縣 > 比陽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唐縣 > 柘林郡 |
河南 > 南陽府 > 唐縣 > 柘林縣 |
河南 > 南陽府 > 泌陽縣 |
河南 > 南陽府 > 泌陽縣 > 舞陰郡 |
河南 > 南陽府 > 泌陽縣 > 顯州 |
河南 > 南陽府 > 泌陽縣 > 臨舞縣 |
河南 > 南陽府 > 泌陽縣 > 昆水縣 |
河南 > 南陽府 > 泌陽縣 > 石馬縣 |
河南 > 南陽府 > 泌陽縣 > 鐘離縣 |
河南 > 南陽府 > 泌陽縣 > 洞川郡 |
河南 > 南陽府 > 泌陽縣 > 洞川縣 |
河南 > 南陽府 > 桐柏縣 |
河南 > 南陽府 > 桐柏縣 > 淮州 |
河南 > 南陽府 > 桐柏縣 > 純州 |
河南 > 南陽府 > 桐柏縣 > 油水縣 |
河南 > 南陽府 > 桐柏縣 > 隨州 |
河南 > 南陽府 > 桐柏縣 > 義陽郡 |
河南 > 南陽府 > 南召縣 |
河南 > 南陽府 > 南召縣 > 南陽衛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酈州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臨瀨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穰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樂城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內鄉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內鄉縣 > 析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內鄉縣 > 中鄉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內鄉縣 > 菊潭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內鄉縣 > 丹水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新野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淅川縣 |
河南 > 南陽府 > 鄧州 > 淅川縣 > 鄧州守禦千戶所 |
河南 > 南陽府 > 裕州 |
河南 > 南陽府 > 裕州 > 舞陽縣 |
河南 > 南陽府 > 裕州 > 葉縣 |
總數: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