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河南 > 彰德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冀州之域。殷河亶甲居相,即此。春秋為晉東陽地。戰國為魏之鄴地,後屬趙。秦為邯鄲郡地。漢為魏郡(治鄴,見臨漳縣。)東漢末,冀州徙治焉。曹魏以受封於此,稱為鄴都。晉仍為魏郡,屬冀州。後趙石虎、前燕慕容雋,並都鄴(苻堅滅燕,亦置冀州,治鄴。)後魏仍為魏郡,兼置相州(魏主珪取河亶甲居相之義,置州名相。)東魏都此,改司州(以魏郡太守為魏尹。)北齊又都之(改魏尹為清都尹。)後周仍置相州及魏郡(週末,移治安陽城。)隋初,廢郡,煬帝復改相州為魏郡。唐仍曰相州。天寶初,改為鄴郡(至德二載,安慶緒據此,偽改安成府。)乾元初,復為相州(五代梁乾化五年,分天雄軍置昭德軍節度於此。明年,入晉,仍合於天雄。)五代晉天福三年,置彰德軍(兼領澶、衛二州。)宋仍為相州(亦曰鄴郡及彰德軍。)金為彰德府。元曰彰德路。明初復為彰德府,領州一,縣六。今仍曰彰德府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直隸大名府二百二十里,南至衛輝府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山西澤州三百二十里,西至山西潞安府三百里,北至直隸廣平府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京師一千二百里,至南京一千七百里,至布政司三百六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金明昌三年 (1192) 改相州置,治所在安陽縣 (今河南安陽市)。轄境相當今河南安陽、鶴壁、湯陰、林州,河北臨漳等市縣地。元改為彰德路。明洪武元年 (1368) 改為彰德府。北部轄境擴大至河北武安、涉縣地。1913年廢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河南 > 彰德府 > 安陽縣
河南 > 彰德府 > 臨漳縣
河南 > 彰德府 > 湯陰縣
河南 > 彰德府 > 林縣
河南 > 彰德府 > 林縣 > 彰德衛
河南 > 彰德府 > 林縣 > 常山護衛
河南 > 彰德府 > 磁州
河南 > 彰德府 > 磁州 > 昭義縣
河南 > 彰德府 > 磁州 > 慈州
河南 > 彰德府 > 磁州 > 武安縣
河南 > 彰德府 > 磁州 > 涉縣
河南 > 彰德府 > 磁州 > 涉縣 > 磁州守禦千戶所
總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