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湖廣 > 武昌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沒有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時屬楚,謂之夏汭。秦屬南郡。漢置江夏郡(《漢志》:郡治西陵。應劭曰:沔水,自江別至南郡華容為夏水,過郡入江,故曰江夏)。後漢因之(建安中,黃祖始治沙羨)。吳分江夏更置武昌郡(治武昌縣,以為行都)。晉以武昌隸江州,江夏隸荊州(晉江夏郡移治安陸縣)。宋又分武昌更置江夏郡(治汝南,即故沙羨也),兼置郢州。齊因之。梁分置北新州(尋又分北新置土、富、徊、泉、濠五州),而江夏郡如故。隋平陳,郡廢,改置鄂州。煬帝初,改為江夏郡。唐武德四年,復置鄂州。天寶初,改江夏郡。乾元初,仍為鄂州(元和初,置鄂嶽觀察使治此。寶曆初,又為武昌軍節度,後改廢不一。詳州域形勢)。五代唐遙改武清軍。南唐因之(《志》云:南唐亦置武昌軍於此。《宋志》曰:宋初仍名武清軍。至道二年,始改鄂州。是南唐亦曰武清也)。宋仍曰鄂州(亦曰江夏郡、武昌軍)。元至元中,置鄂州路。大德五年,曰武昌路。明初,改為武昌府,領州一、縣九。今因之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江西九江府五百四十里,東南至江西南昌府一千里,西南至嶽州府五百六十里,西至漢陽府隔江七里,東北至黃州府一百八十里,東北至黃州府蘄州四百九十里。自府治至江南江寧府一千七百十五里,至京師五千一百七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武昌路置,為湖廣行省省會。治所在江夏縣 (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城區)。轄境約當今湖北蒲圻市、通城縣以東,長江以南,陽新縣以西地區。洪武九年(1376) 為湖廣布政使司治。清康熙三年 (1664)為湖北省省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於此。1912年廢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湖廣 > 武昌府 > 江夏縣
湖廣 > 武昌府 > 江夏縣 > 郢州
湖廣 > 武昌府 > 江夏縣 > 鸚鵡州
湖廣 > 武昌府 > 江夏縣 > 金口鎮廵司
湖廣 > 武昌府 > 江夏縣 > 鯰魚口鎮巡司
湖廣 > 武昌府 > 武昌縣
湖廣 > 武昌府 > 武昌縣 > 蘆州
湖廣 > 武昌府 > 武昌縣 > 金子磯巡司
湖廣 > 武昌府 > 武昌縣 > 赤土磯巡司
湖廣 > 武昌府 > 武昌縣 > 黃州
湖廣 > 武昌府 > 嘉魚縣
湖廣 > 武昌府 > 蒲圻縣
湖廣 > 武昌府 > 咸寧縣
湖廣 > 武昌府 > 崇陽縣
湖廣 > 武昌府 > 通城縣
湖廣 > 武昌府 > 興國州
湖廣 > 武昌府 > 興國州 > 富池鎮巡司
湖廣 > 武昌府 > 興國州 > 大冶縣
湖廣 > 武昌府 > 興國州 > 大冶縣 > 道士洑巡司
湖廣 > 武昌府 > 興國州 > 通山縣
湖廣 > 武昌府 > 興國州 > 通山縣 > 武昌衛
湖廣 > 武昌府 > 興國州 > 通山縣 > 武昌左衛
湖廣 > 武昌府 > 興國州 > 通山縣 > 武昌護衛
總數: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