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湖廣 > 衡州府
現今地圖 | 明朝地圖 |
---|---|
|
|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
---|
《禹貢》荊州之域。春秋以來屬楚。秦屬長沙郡。漢初屬長沙國,又分屬桂陽郡。後漢因之。三國吳太平二年,分長沙為衡陽、湘東二郡。晉因之。劉宋為衡陽國及湘東郡。齊仍改衡陽為郡。晉衡陽郡治湘南,湘東郡治酃。宋衡陽郡治湘西,湘東郡治烝陽。齊因之。《水經注》曰:吳湘東郡本治湘水之東,後乃徙治酃也。梁、陳因之。隋平陳,改置衡州。(《隋志》:梁置衡州於含荶,又置東衡州於始興。隋平陳,始以衡陽置衡州,而改含荶為荶州,始興為廣州。蓋梁時東西衡州皆不在今郡境也)。大業初復改州為衡山郡。唐仍曰衡州。天寶初亦曰衡山郡。乾元初復故(後嘗置湖南觀察使於此)。五代時屬楚,後屬湖南。宋仍曰衡州(亦曰衡陽郡)。元為衡州路,置湖南宣慰司,尋罷。明洪武二年改為衡州府,領州一、縣八。今仍舊 |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
---|
東至江西吉安府八百七十里,東北至江西袁州府七百五十里,南至廣東連州六百五十里,西南至永州府三百五十里,西至寶慶府二百五十里,北至長沙府四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千三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三千二百十五里,至京師六千六百六十里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
---|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衡州路置,屬湖廣行省 (後改湖廣布政使司)。治所在衡陽縣 (今湖南衡陽市)。轄境相當今湖南衡陽、耒陽二市及衡陽、衡山、衡東、安仁、炎陵、常寧、桂陽、嘉禾、藍山、臨武等縣地。清代將桂陽、嘉禾、藍山、臨武等縣劃出設立桂陽州,轄境縮小。1913年廢 |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 |
---|
今湖南衡陽市 |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
---|
湖廣 > 衡州府 > 衡陽縣 |
湖廣 > 衡州府 > 衡山縣 |
湖廣 > 衡州府 > 耒陽縣 |
湖廣 > 衡州府 > 常寧縣 |
湖廣 > 衡州府 > 安仁縣 |
湖廣 > 衡州府 > 酃縣 |
湖廣 > 衡州府 > 酃縣 > 衡州衛 |
湖廣 > 衡州府 > 酃縣 > 常寧守禦千戶所 |
湖廣 > 衡州府 > 桂陽州 |
湖廣 > 衡州府 > 桂陽州 > 臨武縣 |
湖廣 > 衡州府 > 桂陽州 > 臨武縣 > 赤土巡司 |
湖廣 > 衡州府 > 桂陽州 > 藍山縣 |
湖廣 > 衡州府 > 桂陽州 > 藍山縣 > 乾溪巡司 |
湖廣 > 衡州府 > 桂陽州 > 藍山縣 > 小山堡巡司 |
湖廣 > 衡州府 > 桂陽州 > 藍山縣 > 毛俊堡巡司 |
湖廣 > 衡州府 > 桂陽州 > 藍山縣 > 桂陽守禦千戶所 |
湖廣 > 衡州府 > 桂陽州 > 藍山縣 > 寧溪守禦千戶所 |
總數: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