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湖廣 > 荊州府
現今地圖 | 明朝地圖 |
---|---|
|
|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
---|
《禹貢》荊州地。春秋時為楚郢都。秦拔郢,置南郡。漢高元年,為臨江國(項羽立共敖為臨江王,國於此)。五年,復曰南郡。景帝二年,復為臨江國(封子閎於此)。中二年,復曰南郡。後漢因之。三國初,屬蜀漢,尋屬吳。晉平吳,亦曰南郡。東晉為荊州治南郡如故(晉初,荊州或治襄陽,或治江陵。渡江以後,不常厥理。太元十四年,王忱始於江陵營城府,此後遂以江陵為州治。又晉武帝置南蠻校尉於襄陽,後亦移江陵。餘詳州域形勢,下仿此)。宋、齊因之。梁元帝都此,為西魏所陷,遷後樑居之,為藩國,又置江陵總管府監之。隋開皇初,府廢。七年,並梁,又置江陵總管府。二十年,改為荊州。大業初,復曰南郡。及蕭銑據此,亦稱梁。唐武德四年,平銑,仍曰荊州(初置大總管府,尋曰大都督府)。天寶初,改為江陵郡(至德二載,置荊州節度於此。詳州域形勢)。乾元初,復故。上元初,置南都,升江陵府(劉昫曰:時增置萬人軍,以永平為名)。尋復為荊州。五代時,高季昌據此,稱南平。宋亦曰江陵府(荊湖北路治此,亦曰江陵郡荊南軍節度)。建炎四年,改荊南府。淳熙中,復曰江陵府。元為江陵路(《志》作上路總管府)。天曆二年,改中興路(以文宗潛邸也)。明初,改為荊州府(吳元年改),領州二、縣十一。 |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
---|
東北至安陸府三百二十里,東至安陸府沔陽州四百四十里,東南至嶽州府四百七十里,南至嶽州府澧州三百里,西至四川夔州府八百里,西北至鄖陽府七百六十里,北至襄陽府四百七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千二百一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二千七百十五里,至京師六千一百三十里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
---|
元至正二十四年 (1364) 朱元璋改中興路置,屬湖廣行省。治所在江陵縣 (今湖北荊沙市荊州區故江陵縣城) |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
---|
湖廣 > 荊州府 > 江陵縣 |
湖廣 > 荊州府 > 公安縣 |
湖廣 > 荊州府 > 公安縣 > 油口巡司 |
湖廣 > 荊州府 > 公安縣 > 南蠻府 |
湖廣 > 荊州府 > 石首縣 |
湖廣 > 荊州府 > 監利縣 |
湖廣 > 荊州府 > 監利縣 > 白螺磯巡司 |
湖廣 > 荊州府 > 監利縣 > 瓦子灣巡司 |
湖廣 > 荊州府 > 松滋縣 |
湖廣 > 荊州府 > 枝江縣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南津口巡司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金竹坪巡司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長陽縣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長陽縣 > 瑪瑙長官司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長陽縣 > 施州衛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宜都縣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宜都縣 > 清江口鎮巡司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遠安縣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遠安縣 > 汶陽故郡 |
湖廣 > 荊州府 > 夷陵州 > 遠安縣 > 遠安守禦千戶所 |
湖廣 > 荊州府 > 歸州 |
湖廣 > 荊州府 > 歸州 > 長寧千戶所 |
湖廣 > 荊州府 > 歸州 > 興山縣 |
湖廣 > 荊州府 > 歸州 > 興山縣 > 高雞塞巡司 |
湖廣 > 荊州府 > 歸州 > 巴東縣 |
湖廣 > 荊州府 > 歸州 > 巴東縣 > 石柱關巡司 |
湖廣 > 荊州府 > 歸州 > 巴東縣 > 荊州衛 |
湖廣 > 荊州府 > 歸州 > 巴東縣 > 長寧守禦千戶所 |
總數: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