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搜索字串: 或 [ 字元索引 ] 或
省級單位: 北直 | 南直 | 山東 | 山西 | 河南 | 陝西 | 四川 | 湖廣 | 江西 | 浙江 | 福建 | 廣東 | 廣西 | 雲南 | 貴州

雲南 > 大理府

現今地圖 明朝地圖
沒有地圖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禹貢》梁州南境。漢武開西南夷,此為益州郡地。後漢時屬永昌郡。蜀漢屬雲南郡。晉初因之。永嘉中又分置東河陽郡(沈約《宋志》:晉永嘉五年寧州刺史王遜分永昌、雲南,立東河陽郡,領東河陽、楪榆二縣)。宋因之。梁末沒於群蠻。唐武德七年為羈縻南雲州地(亦謂之昆彌。唐武德四年昆彌遣使內附。《唐書》:昆彌即漢之昆明,在爨蠻西,以西洱河為境)。貞觀三年改為匡州。天寶以後沒於南詔(南詔偽建都邑於此,亦謂之西京,後又改為中都)。五代時鄭買嗣、趙善政、楊幹貞相繼據之,後段思平代有其地,稱大理國。元憲宗三年收附。六年立上下二萬戶府。至元七年改置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改為大理府,領州四、縣三、長官司一。今仍舊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東至姚安府三百七十里,東南至楚雄府四百二十里,南至蒙化府一百七十里,西南至永昌府騰越州六百三十里,北至鶴慶府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八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寧府八千里,至京師一萬一千四百五十里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屬雲南布政司。治所在太和縣(今雲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轄境約當今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1913年廢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雲南 > 大理府 > 太和縣
雲南 > 大理府 > 趙州
雲南 > 大理府 > 趙州 > 白崖千戶所
雲南 > 大理府 > 趙州 > 赤壁嶺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趙州 > 雲南縣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德源千戶所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青索鼻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浪穹縣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浪穹縣 > 鳳羽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浪穹縣 > 普陀崆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浪穹縣 > 上江嘴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浪穹縣 > 下江嘴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浪穹縣 > 順蕩井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浪穹縣 > 師井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浪穹縣 > 十二關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鄧川州 > 浪穹縣 > 箭杆場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賓川州
雲南 > 大理府 > 賓川州 > 賓居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賓川州 > 神摩洞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賓川州 > 白羊市巡司
雲南 > 大理府 > 雲龍州
雲南 > 大理府 > 雲龍州 > 十二關長官司
雲南 > 大理府 > 雲龍州 > 十二關長官司 > 大理衛
雲南 > 大理府 > 雲龍州 > 洱海衛
雲南 > 大理府 > 雲龍州 > 大羅衛
總數: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