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方輿紀要》
北直 > 真定府 > 趙州
現今地圖 | 明朝地圖 |
---|---|
|
|
《讀史方輿紀要》注釋 |
---|
春秋時晉地。戰國屬趙。秦為邯鄲、巨鹿二郡地。漢為常山及巨鹿郡地。後漢兼置冀州(領郡國九,理鄗。)晉為趙國,亦置冀州(領郡國十三,理房子。)後魏為趙郡。孝昌中,兼置殷州(魏收《志》: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廣阿。)北齊改郡曰南趙郡,州曰趙州。隋初廢郡,而州如故。開皇十六年,分置欒州(治平棘。)大業三年,廢趙州,改欒州曰趙州。尋曰趙郡。唐仍為趙州(《新唐志》:武德初,趙州治柏鄉。四年,還治平棘。五年,更名欒州。貞觀初,復故。王氏曰:唐初於故州治大陸縣置欒州。五年,併入趙州,而改趙州為欒州。尋復舊。大陸,即故廣阿也。)天寶初,亦曰趙郡。乾元初,復故。宋仍曰趙州(亦為趙郡。崇寧四年,賜軍號曰慶源。)宣和初,曰慶源府。金復為趙州。天德三年,改曰沃州(亦曰趙郡軍。)元復曰趙州,屬真定路。明初,以州治平棘縣省入(編戶十七里),領縣六。今仍曰趙州 |
《讀史方輿紀要》方位 |
---|
府南百二十里。東南至冀州百六十里,南至順德府百五十里,東北至晉州百十里 |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
---|
北齊改殷州置,治廣阿縣 (今河北隆堯縣東舊城)。《元和志》 卷17趙州: “因趙國為名。” 隋開皇中改置欒州,尋復為趙州。唐武德元年 (618)移治柏鄉縣 (今河北柏鄉縣),四年又移治平棘縣(今趙縣)。天寶初改為趙郡,乾元初復為趙州,轄境相當今河北甯晉、元氏、趙縣、贊皇、高邑、欒城、臨城、柏鄉等縣及隆堯縣一部分。北宋宣和初改為慶源府。金改名沃州。元復名趙州,屬真定路。明洪武初省平棘縣入趙州,屬真定府。清雍正二年 (1724)升為直隸州。1913年廢為縣 |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 |
---|
河北趙縣 |
《讀史方輿紀要》下級地名 |
---|
北直 > 真定府 > 趙州 > 柏鄉縣 |
北直 > 真定府 > 趙州 > 隆平縣 |
北直 > 真定府 > 趙州 > 高邑縣 |
北直 > 真定府 > 趙州 > 臨城縣 |
北直 > 真定府 > 趙州 > 贊皇縣 |
北直 > 真定府 > 趙州 > 贊皇縣 > 黃沙嶺巡司 |
北直 > 真定府 > 趙州 > 寧晉縣 |
總數:7 |